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春捂秋冻”有讲究

发布日期:2024-10-25 阅读:713

本报讯 (记者张笑月 见习记者佘佳宁 通讯员陆云芬)进入深秋,我区早晚温差逐渐加大。走在街头,有人穿着厚外套,有人还露着胳膊。俗话说“春捂秋冻”,如何科学地进行“秋冻”,确保身体健康?

“秋冻”并非简单地少穿衣服,而是指适当地让身体接受一些寒气的刺激,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秋季气温下降时,不要过快地增加厚衣服,而是要逐渐添衣,让身体对冷空气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人因天气转凉就会突然穿很多衣服,当运动过后身体发热出汗,此时立即脱掉衣服,就很容易受到风寒入侵。这也是近段时间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任志凡告诉记者。

不过“秋冻”也要适度,不应过度受冻,医生建议,在温度不低于20℃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秋冻”。若气温急剧下降,身体感觉很冷,则不可一味坚持“秋冻”。同时,保暖的部位也很关键。记者了解到,从中医理论上讲,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腰部以下腿足等部位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应遵循“冻下不冻上”的原则。“风寒湿邪容易从背部的膀胱经侵入,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头、颈、背部的保暖。”任志凡表示。

医生提醒,秋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但锻炼后切勿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停留,以免受风寒。“秋冻”因人而异,特别是老人、小孩、体虚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