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张蓁《设色花鸟屏月季鹦鹉图》赏析——谨以此文纪念张蓁先生

发布日期:2024-10-16 阅读:501

□施锦荣

张蓁(1880-1932),民国时期南通金石书画会会员、金沙市市公所议员,字圣麟,号馨谷,晚年人称张处士。因酷爱莳菊、画菊,自称“菊痴”,逝后人们尊称“东篱花神”。历金沙市高等小学校图画教员、南通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图画教员、私立孙氏高等小学校图画教员兼校园主任等胑。是蜚声南通报界的“南通县书画家”,也是备受张謇先生推崇的园艺家。

翎毛是张蓁先生经常运用的绘画题材。海门书画收藏家沈雷先生囊中的《设色花鸟屏月季鹦鹉图》就是其中颇为生动的一幅。此图尺寸91×28厘米,题以穷款“馨谷”二字,押以白文“张蓁印信”四字印。

纵观通幅画面,作者以“折枝”法绘制了两只鹦鹉嬉栖于一根月季的残枝上,以致枝条因负重而略显下垂。其中一只鹦鹉因对一朵正待绽放的花蕾产生好奇而凝视,两只鹦鹉生成一动一静的对比,使画面顿生蓬勃生气。花冠俯仰异观,生动有致;枝叶繁密茂盛,疏密得当。

鹦鹉造型,运笔笔法谨细,凝练刚挺;茎叶花瓣,墨色层次清晰,神韵生动。整个画面布局紧凑,营造出深远之势,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延伸,充分展现了作者翎毛类画作的深厚功力。正如孙儆在《霞东散人姚张蓁传》中所述:“曾为人画鸟雀,悬于壁间,猫不知为画也,辄扑取之。至花卉设色之佳,尤不可言喻。”

张蓁先生一生虽然局限于金沙一隅,但他清丽俊逸的绘画风格深受藏家喜爱。在当时的南通地区享有盛誉。

《艺林丛刊》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阴历乙丑年二月十八)第四版登载张馨谷画例:

张子馨谷,屏弃俗好,而专心揖志于作画“莳菊”度曲久矣,画初不鬻直也,而求者多,室家升斗时亦不给,是寒山所谓“那有工夫为别人拭涕也”,俦辈中傥有继是而求者乎, 为定画例如次:

堂幅三尺六元,四尺八元,五尺十二元,六尺十六元,八尺二十四元,横幅照加一倍,屏条照减六折,册页每尺二元,扇面每件二元,手卷另议,劣纸不画。

甲子冬张謇代订。

自张蓁先生逝世后的九十多年来,那些有幸传世的书画作品,已成为公私藏者的珍秘,养于深闺,常人难得一见。2013年1月,南通博物苑专门举办了“东篱花神——张蓁书画作品展”后,南通陶瓷博物馆、六幕书画馆等相关展览上,张蓁先生的作品前也是人头攒动。中国美协会员、南通大学原副校长、著名人物画画家沈启鹏教授这样评价:“通过仔细观看张馨谷遗留下来的书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绝不逊于时人的水准,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仍现闪光的亮点,我们可以解读出其中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设色花鸟屏月季鹦鹉图》张蓁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