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明
小人物也可以阐释大时代
大剧场的话剧常常聚焦于大事件、大人物、大主题,热衷于时代主旋律的宏大叙事。由于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小剧场给观众呈现出来的感受和体验,往往表现的是小人物、小题材。小剧场话剧以其灵活自由的特征而领风气之先。
《美好的店》剧中的80年代中期至千禧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潮涌澎湃的年代。这期间中国经历了香港和澳门回归、亚洲金融风暴等大事,全剧围绕张美好的“小店”变革、发展,以及日新月异的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角真实质朴地展现时代大浪的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观剧中感受伟大祖国的变迁。
虽然时代在大变革,剧中的刘雨如却跟不上时代,她永远以村主任的身份表现自己的革命理想,唱着革命的高调;王大旗作为第一批大款沉溺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而他们的下一代,在改革开放中,思想活跃、眼界开阔。胡秀云的儿子胡宏伟成为新一代企业家;刘雨如的女儿刘飞飞完全背离了母亲的陈旧思想,是一个前卫开放的女性;王大旗的儿子则是一个思想进步、拥有改革思维的青年才俊……一群小人物汇集了那个时代青年人身上的全部特质,他们善良、仗义、鲁莽、执拗,对这个新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敢爱敢恨,对生活永远怀抱着一种义无反顾的慷慨。新时期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对于那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扑面而来的生活几乎都那么新鲜,从世界观到方法论,一切都是全新未知的挑战。或许那时的他们还不清楚,自己肩上不仅背负着个体家庭与前途,也背负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美好的店》作为现实主义话剧,温馨现实主义是它的基调。以当下的社会现象为素材,致力于展现小人物在这个时代现实里的境遇。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人的身份属性,但其实,历经沧桑后人们回过头看,在悠悠岁月中,小人物身上升腾出的生命光芒正是这个社会最闪亮的。舞台上那环绕着“美好的店”叙述的故事,可谓是形神兼备,一方面隐喻着改革之路向远方延伸,另一方面也揭示着在时代交汇处照见的全部人生状态。
《美好的店》精妙地遵循戏剧的“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行动的一致”,不仅深化了剧作的艺术表现力,还极大地发挥了小剧场话剧沉浸式体验的优势。一幕讲述一个故事,不同的故事引出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人物展示“美好的店”不同的侧面,于是集中变成了多元、聚焦变成了散点、紧凑变成了松弛。我们也仿佛身在“美好的店”里,置身在小人物的生活流中,我们就是故事。剧中的影像使用,不仅是年代的转换,也让观众感受到小剧场戏剧的时代风格。创作团队将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情感融入叙事之中,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主题是集中的、人物是聚焦的、叙事是紧凑的。
戏剧,社会人生的缩影。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情境到对时代、社会、婚姻、生活严肃的探讨,从个体情绪缓慢流泻出对社会的深度探寻,从乡村生活到时光烙印下的乡愁记忆,以小见大,让戏里戏外皆有温度、深度与厚度。它无疑是年轻的、当下的、接地气的,给观众带来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