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之夜” 卑多敏 马跃峰 摄
“改革开放以后,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发展,当时我们就在思考,打造什么形式的节目比较有适应性、广泛性,对群众文化生活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区文化馆原副馆长高振杰向记者介绍,在向张家港等先进县市区学习经验后,1995年,属于通州人民的“通州之夜”璀璨登场。
高振杰回忆,改革开放初期,白天人们忙生产,晚上的娱乐休闲方式只有露天电影,并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当时,新建的纳凉广场上乘凉休闲的群众较多,于是,区文化馆决定在广场上演出一场专属于通州人民的文化活动——“通州之夜”。“节目都是每个乡镇自己编排的,虽然都是业余团队,但节目类型很多,有曲艺、歌舞、戏曲等,老百姓们看得都非常开心。”
区文化馆副馆长顾吴迪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已参与了27届“通州之夜”台前幕后的工作,一路见证了“通州之夜”的发展变化。“以前的‘通州之夜’只要演戏就会有人看,随着老百姓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他们对于节目的要求和档次也有了新的期待,这也对‘通州之夜’的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顾吴迪介绍,近年来,区文化馆都会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确定“通州之夜”的演出主题。2022年,为了推进文旅融合,区文化馆专门设计了一个情景说唱节目《“唱”游通州好风光》,将通州网红风景打卡点诙谐地串联起来,向观众介绍大美南通州的好风光。“这个节目自打造出来后演出了超百场,多次在南通旅游推介会上展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至今,“通州之夜”已成功举办了29届,演出近300场,惠及观众300余万人次,每场精心筹划的节目都向人民群众展示了社会新面貌、传递了新思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点赞。“通州之夜”“奋进再起航”平潮镇专场演出中一首朗诵诗《聆听这响彻江海的时代之潮》生动地展现了平潮在飞速发展中的崭新面貌。“这台节目让我看到家乡这几年令人惊叹的发展变化,我们平潮人正大步奔向幸福的前方,期待家乡越来越美好。”观众张云说。“通州之夜”廉洁文化专场中《清风颂》《廉字歌》《石渚廉池》《整改》等精彩节目为观众带去了一场根植江海大地、汇聚江风海韵、融合艺术升华的廉洁文化盛宴。市民黄先生观看演出后深有感触:“节目接地气、扬正气,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崇廉尚洁、履职尽责。”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除了精心编排本土原创文艺节目,区文化馆也积极引进外地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馆际交流活动,探索群文事业发展新路径。
2023年,区文化馆与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达成馆际合作共识,联合创立了“南北群文一家亲”活动项目,并在“通州之夜”上展演。“‘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也‘走出去’,通过‘南北群文一家亲’平台,将通州的优秀文化资源输送到北京,比如2023年原创通剧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精彩上演,开创了通剧进京的先河。”顾吴迪介绍。
一直以来,“通州之夜”备受老百姓欢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3年,“通州之夜”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社区文化艺术节“优秀活动项目奖”,2008年被省文化厅授予第八届“五星工程奖”服务奖,也成为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化品牌。顾吴迪表示:“我们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南北群文一家亲’平台优势,为老百姓带去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持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