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报道⑯ 沙乡高扬的抗战旗帜

发布日期:2024-10-14 阅读:722

□陆子森编写

1943年4月,“清乡”开始,日伪集中千余兵力以二窎、滥港桥为中心,在通中地区进行了多轮反复“清剿”。不久后,在骑岸街南和街北分别构筑了据点,在十总南两里多路的滥港桥安上了大据点,这东西两处据点相隔十五六里路,虎视眈眈地瞄好通中根据地。张沙乡地处十总、骑岸之间,是根据地中心地带,骑岸、滥港桥据点的敌人每天出动数次,轮番到张沙乡搜索、“清剿”。

张沙乡是块热腾的土地,这里集中了一批热血青年。抗战期间,全乡500多人口,先后就有数十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毅然走上抗击日寇的革命道路。早在1938年夏秋,中共江北特委发展的党员单仲次和张淑贞等人借金沙区区公所的名义,就在这里宣传,播下抗日救亡的种子。张学成、张绍荣等知识青年目睹国土沦亡,日寇肆虐,曾分别投军参加有关地方部队抗日,初步掌握了一些军事知识,后因这些部队变化和失败,他们无奈回到了家乡。当他们报国无门之时,正好新四军来到通中。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派来的民运工作队在积极分子中发展了多名党员,梁灵光还直接指导帮助他们搞起了抗日自卫队,经过多次战斗历练,张沙乡抗日自卫队已经成长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乡民兵队伍。

面对日伪军凶猛来势,张沙乡的群众一度有些恐慌,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党支部扩大会上,支部书记张学成说:“县长梁灵光对我们说,虽然我们这里是平原水网地带,没有高山和地道可以利用,但是坚持原地斗争,我们可以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党支委、民兵大队长张锡如说:“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拧成一股绳坚持斗争,就能战胜任何敌人!”党员干部们的发言极大地增强了大家坚持斗争的信心。

张沙乡抗战烈火熊熊燃烧,日伪将此视为眼中钉。1943年农历6月,敌人再次到张沙乡肆虐,一下就将张学成兄弟三家、张锡如家,还有乡长苏铭才、党支部副书记陆纯铭、民兵指导员张绍荣、民兵班长张锡山、区情报组长单竹青等多户房屋烧光。见此惨景,张学成的娘拉着张学成的衣服说:“你再抗日下去,家里人都要没命了……”张学成抓着哭泣中的老娘的手说:“房子是鬼子烧的,哭有什么用,只有坚持斗争,才有活路。”

烈火见真金。在再次召开的党支部扩大会上,张学成说:“鬼子烧杀抢,怕是没有用的,要活,只有一条路,就是跟敌人斗,鬼子烧房子不算狠,有本事的就来抓我人。我们坚决做顶天立地的英雄,决不做投敌叛国的孬种!”会后,张学成他们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找张沙乡的民兵,就找我张学成”等标语贴到滥港桥敌据点附近。同时他们利用日伪第一次军事“清剿”的空隙,发动全乡500多名群众,以四支基干队为骨干,对周围的地形进行了一次大破击。

张学成坚持带领民兵开展游击战。在骑岸镇南街头,离敌据点百米多远处住着一个为虎作伥的汉奸,群众对他恨之入骨,要求张学成带人把他干掉。

一天,趁这个汉奸回家时,张学成随即带了几个基干民兵,将藏在车棚里的汉奸揪出,被抓住的汉奸突然一挣扎,拔脚就往据点溜,还边跑边喊“新四军来了”。当时,张学成只有一支打不响的盒子枪,就拿着一条扁担向汉奸打去,一下子将其打倒,接着又连打了几扁担,这家伙当场就没命了。不久,张学成又将每天给滥港桥敌人送情报的王二川逮住干掉了。

滥港桥的伪军经常到周边抢劫粮食蔬菜,群众十分痛恨。1943年夏秋之间,张学成率领张沙乡、施津乡基干民兵,在施家店附近,击溃自滥港桥据点出洞抢劫的伪军一个班,在这次战斗中,张学成、张锡如等带领民兵光着上身同敌人战斗,直打得敌人狼狈逃窜。战斗后有人问张学成,为什么要光着上身同敌人打。张学成说:“一是作为民兵识别的记号,二是表示英勇奋战。”后来老百姓称这一仗为“赤膊子战”。

在斗争最尖锐的时刻,民兵蒋志明、吴士贵、毛汉清先后被敌人杀害,共产党员蒋志明在敌人面前受尽折磨,仍然坚贞不屈,牺牲得十分壮烈,他们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激发了大家对敌斗争的勇气,同时受到苏中四地委的表彰。

经过多次打击,附近据点的敌伪军再也不敢轻易进犯张沙乡。张学成还组织张沙乡与周围乡相互支持,把反“清乡”斗争搞得如火如荼。由此,金沙、十总等地的群众亲切地称张学成同志为“张铁头”。张沙乡被梁灵光县长誉为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