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天,我自区检察院转岗至区人大机关,先后在调研科、行政科、内务司法工委(现法制工委)工作,对我而言,由一名公诉人转变为一名人大工作者,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责任的转变。从写起诉书到写调研报告,从庭审对抗到行政后勤保障,从一名被监督的司法人员到监督者,每一项工作都是挑战,但让我学会了细致、严谨,创新、担当,也让我去思考人大工作者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今天,站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点上,通州正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我想人大工作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彰显民主、推进法治,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作为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的一员,我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在法治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司法监督作用。
学习路上笃行不怠
做好人大法制工作,理论要契合工作实际,方式要符合工作要求,质效要贴合社会需要,成果要合乎人民心意。为练就监督本领,我做到上好“四堂课”:一是上好理论课,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二是上好法律课,坚持按法定内容、法定程序履职,做合格的“监督者”;三是上好业务课,凡是监督到的领域和规范性文件涉及的范围都认真钻研,做学习的“全科人”;四是上好语文课,不断提升文字水平和表达能力,提高调研文章的质量,做问题的“有解人”。通过上好四课,不断强化自己的全局思维、有解思维、创新思维。2015年,我取得苏州大学法律硕士学位,为做好司法监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另外,我参加了市人大、区人大和相关单位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我撰写的《深化诉源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调研报告获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我参与撰写的《守变之道的抉择——张謇变法理念的现代启示》在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通市法学会组织的主题征文中获奖。多篇稿件被《人民代表报》、江苏人大网等录用;我被南通人大评为《南通人大》杂志和南通人大网站优秀通讯员。
为民路上担当作为
作为一名人大机关干部、一名区人大代表,我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在村里了解到当地拆迁安置小区电瓶车充电桩安装迟迟没有进展,我回来后与住建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推动加快充电桩、充电棚的安装,并跟踪推进。在得知当地泵站年久失修,400亩水稻田供水动力不足时,与村干部一起到现场查看,与部门联系,了解修建政策,及时沟通反馈。在走访多个村居、养老机构后,撰写了《初探通州区养老服务工作》一文,在通州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应用课题研究成果中获奖。作为“益心为公”志愿者,我将日常工作生活中、与群众接触中发现危及群众利益的线索及时上报,督促检察机关更加关注公共利益。参加督促保护医保资金行政公益诉讼、交运局怠于履行港口经营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等案件现场的查看、回访等活动,共同守护人民财产和生态环境。由于成绩突出,2023年我被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优秀“益心为公”志愿者。
作为通州区检察院首届听证员,我积极参加刑事不诉案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听证活动。在参加一例女性入职被要求孕检的听证活动时,我为女性发声,积极维护女性合法权益。同时,建议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加强部门对企业招录行为的监管,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今年,区人社局、财政局修订了《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将为生育二孩、三孩女职工缴纳社保的企业纳入财政补助范围。作为南通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我主动了解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执法规范化建设,以个人专长担负起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光荣使命,把从群众中听到的声音、在工作中看到的情况和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原汁原味传达上去,帮助解决群众和企业遇到的问题。同时,我结合本职工作,参与区依治办牵头开展的综合执法联合监督活动,并推动形成联合监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