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总镇张沙村的骑岸大方柿迎来了成熟季,黄灿灿、沉甸甸的柿子挂满枝头,映衬出乡村特有的秋韵,描绘出一幅金秋好“丰”景。
10月10日上午,记者在张沙村骑岸大方柿种植基地看到,低矮的柿子树上,一颗颗大方柿挂满枝头,等待采摘。据张沙村党总支书记陈华介绍,这批大方柿今年第一次挂果就实现了大丰收。“结果的形势比较好,柿子树虽然小,但每棵至少能收五六十斤,由于前期的管护、施肥比较到位,果实的黑斑也较少。”
由于土质适合柿子生长,张沙村一向有种植柿子的传统,骑岸大方柿因果型端正、果肉细腻、汁多味甜,深受老百姓喜爱。2019年,骑岸大方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1年又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二十多年前,于伯圣在自家田边种植了十多棵大方柿树,每年的这个时节,他家的柿子树上都挂满了柿子。采摘后,于伯圣都会拿到市场上贩卖,自从有了“身份”的认证,柿子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大家都知道骑岸大方柿这一品牌,争着要买,拿到市场很快就能卖光。”于伯圣说,每年这些柿子树能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你看,我们的这些柿子呈方形,成熟后,一颗大概有四五两重,大的有八九两重,而且没有核,口感糯滑,和普通的柿子相比,骑岸大方柿的口感更佳。”摘下两个大方柿,陈华自豪地介绍。为了让骑岸大方柿这一“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2021年,张沙村牵头成立通州区柿柿顺意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0多亩骑岸大方柿,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包装销售,把骑岸大方柿打造成该村的特色农产品。
在张沙村柿子包装点,村民们正忙着将采摘的柿子进行挑选和包装,以最快的速度发往上海。“目前大方柿的销路还不错,这批柿子是上海的顾客订购的,包装后将发到顾客手中。”陈华表示,为了解决柿子保存的难题,下一步还将研究深加工模式,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风味绝佳的骑岸大方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