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通州区实验幼儿园新建的教学楼
2022年改造后的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建筑面积从当初的5000多平方米到现如今10000多平方米,从白墙红瓦到如今的楼宇林立,自1979年以来,通州区实验幼儿园几十年春秋中经历了多次改革,孕育了一代代优秀教师,是通州幼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金沙街道大庆路126号的区实验幼儿园,看到孩子们穿着统一的园服,像一群活泼的小精灵,由老师带领着在操场上做操,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从1986年就开始在园内工作,也算是幼儿园从旧到新的见证者。这么多年来,幼儿园变得越来越好了。”实验幼儿园教师李玉看着不远处操场上活动着的孩子们笑着说,秋日的微风将她耳畔少许的银发轻轻吹起。在她详细的描述中,我们好像看到了过去幼儿园的模样,白墙红瓦、大通铺、公共厕所和零星的游戏设施……“那个时候,孩子们都在一个教室里生活、学习、睡觉,条件比较艰苦,后来进行了一次搬迁,新建了一栋三层的楼房,对卧室和教室进行了分割,再后来又建起了综合楼,增添了活动室、阅览室。”
实验幼儿园目前有教师40名,均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其中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7名、省特级教师1名,南通市、通州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共18名。据李玉回忆,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只能利用书本、少部分玩具和老式脚风琴领着孩子学习、玩耍、唱歌,而现在每个教室都配备钢琴和多功能屏幕,并且增添了大量活动室、科学发现室、木工坊、美工室,教学设备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白墙红瓦的时候没有电器、没有电视机,后来搬了新园,逐渐增加了电视机、白板、多功能一体机等,设备变得更先进,现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李玉看着整洁先进的教室,连声感慨。
“我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做操、一起军训,觉得很开心。”大(5)班学生苏宜诺笑着说。几十年来,实验幼儿园不仅重视教学设备的改革更新,也时刻探索着教学模式的新路径,从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到如今的以儿童为中心,从原先的重景观建设到如今的重游戏建设,寓教于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去开发孩子们的天性。“我们现在更加以儿童为主体,游戏化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形式。记得在我刚入职的时候,园区还是分科教学,就是像小学里的那种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这些,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逐步开始重视游戏的发展以及小朋友的课程建设。”在李玉的带领下,记者看到校园连廊内摆满了孩子们做的手工,有自制的昆虫图本,有用木头做成的相框画等等。“现在我们是主题化教学,比如我们一学期有可能就是几个主题,根据季节的变化、地域的变化、孩子生长发育的要求进行整合式教学。”李玉表示。
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多年来,通州的多所幼儿园在不断更新升级,不仅园区重新装修升级,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迭代。“目前通州区学前教育走上了‘1+N’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由九家局直园为龙头,从党建、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发展、家园共育等方面带领其他幼儿园稳步前行,推动全区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实验幼儿园园长李咏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