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岸边的开沙岛,原先有一片荒凉的江滩(资料图)。
曾经的荒滩摇身变为蓬勃发展的恒力(南通)产业园。 卑多敏 摄
八十多年前,长江岸边的开沙岛还是一片荒凉的江滩,到处杂草丛生。如今,恒力集团深耕于此,坚持持续创新,绿色发展,建成了一流的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
曾经的开沙岛,因受长江阻隔与外界隔离。岛民们靠打渔、务农为生,出行只能乘坐小木船。直至2003年岛上第一座与陆地连接的跨江大桥——东沙大桥建成后,岛民们才逐渐告别了坐船出行的日子。
张铭是地地道道的开沙岛人,也是恒力(南通)产业园的第一批员工。“小时候生活环境不太好,出行也不太方便,家家户户要出岛的话都得坐船。父母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靠务农和捕鱼。后来建了东沙大桥,父母开始外出务工,经济条件才有所好转。”张铭说。
通州是“纺织之乡”,纺织业是传统支柱产业。恒力集团始建于1994年,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2009年,恒力集团首次与通州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致力打造全国涤纶纤维行业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产业园区。2011年11月28日,恒力(南通)产业园正式奠基。仅仅用了18个月,一个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就在一片荒芜的滩涂上建立起来。
随着开沙岛工业、旅游业等发展,就业机会开始增多,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的岛民可以就近就业,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开沙岛上穿着工装的人越来越多了。张铭2012年从外地返乡加入恒力集团,一开始是水质分析员,如今已成长为公用工程部水处理车间副主任,负责园区生产给水及污水处理。
“从基层员工做到现在已经12年了。入职时这里还在建设一期项目,除了土建施工区域,其他基本上都是芦苇荡。在跟进项目的过程中,条件确实比较艰苦。现在各方面配套设备设施都已经很健全了,出行也很通畅。”张铭说。
十多年间,恒力三度增资,投资总额达到500亿元。到2023年4月,恒力(南通)产业园一、二、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形成总产能210万吨聚酯纤维和年加工80万吨变形丝的生产能力。通州长江岸边的这处荒滩已经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高端纺织产业园,实现了从“荒滩”到“聚宝盆”的华丽蝶变。
“十二年间,我看到了园区的不断壮大,我个人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周边的旅游业、商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张铭笑着表示。
多年来,恒力立足主业,坚守实业,率先完成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布局。作为集团承接南北的关键产业基地,恒力(南通)产业园着力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公司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现已成长为国内外产业集聚度最高、产品竞争力最强的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
记者沈慧 顾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