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的另一种方式是鼓与呼,撰写建议,上达意见。
2022年,我撰写的建议是《关于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建议》。案由:历史文化遗存是先辈智慧的结晶,直观反映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保护文化传承,就是为先辈树丰碑,为后人留记忆。对照文化保护要求和人民期盼,尚存在一些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历史文化遗存积淀深厚,但是历史文化遗迹并没有完整的保护体系;历史文化保护与老城镇改造更新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前一轮普查基础上,对需要挂牌保护的历史文化遗存尚有遗漏,需要进一步摸清“家底”。建议:把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纳入发展规划;加强对重要古镇、街区的保护;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监督查处力度;确保文化遗存保护的经费保障。有关部门作了认真办理,该建议也获得当年区人大优秀建议奖。
2023年,我撰写的建议是《关于将十总镇境内的刘家墩列为区文保项目并立牌保护的建议》。案由:刘家墩具有丰厚的历史功绩。潮墩为在堤外烧盐及捕捞的人们给予了安全保证,灶民们白天到堤外制卤煮盐,晚上回堤内安居歇宿,偶遇风潮,寻墩蔽护,盐具得免风潮漂没,减少损失。刘家墩历史久远,根据推算,第二次大规模围垦了狄堤以东,今五总、骑岸东部及纱场、庆丰、唐洪、十总等地,由此推定筑墩时间距今600年左右。刘家墩是目前通州东北部地区数十座潮墩中仅存的一座,它见证了通州东北部地区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学信息,是珍贵的历史遗存。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刘家墩列入编纂的通州历史文物保护名录并立牌保护。同时进行宣传引导,制止有可能出现的采伐挖土等情况的发生。
退休这两年,在城市高楼的背后,在乡野田间沟垅旁,我不断地探索寻找那些散落的点点历史遗痕。我们有责任让历史告诉未来,回望过去,目的是更好地启迪未来、构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