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让历史告诉未来(上)

发布日期:2024-09-09 作者:姜子国​ 阅读:703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我与人大”征文

让历史告诉未来(上)

——一位退休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

2022年1月14日上午11点30分,在通州区行政中心多功能报告厅里,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闭幕式。闭幕式后,与会代表退场,我也一样顺人流而出,但我和大家不同的是,从这一刻起,我退出职场,正式退休了。1962年1月出生的我,整60岁了,领导说让我开完人代会后办理相关手续,我欣然答应。退休后,可放怀天地外,得气山水间,但除远足和娱乐身心外,还能做点有意义的事吗?特别是我,还被选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代表就要履好职,今后履职的方向又在哪里?

那些时日,我静下心来读了一些书。读《张謇传》,对张謇在南通办实业、兴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触发了我的一些联想,例如,在同一时期,地处通东的金沙地区的教育状况如何?小时候是在一座庙里上的小学,庙是如何改成学校的?区实验小学100年前由孙儆所办,孙儆是怎样一个人?除办实验小学外,还办了哪些学校?等等。

好奇心驱使我去找来有关书籍阅读。好友赵万泉对孙儆很有研究,我向其请教,他赠我一些资料,我如获至宝,小心翻阅那些发黄的古籍,细细揣摩半文不白的文字,虽枯燥却有惊喜发现,原来孙儆是非常了得人物。他是清末举人,历任四川青神县知县、江苏省议会副议长、南通县教育会会长等职。孙儆还是一位集经学家、教育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的资深学者。

在故纸堆里寻根究底,萦绕心头之谜也慢慢解开。孙儆比张謇小14岁,彼时的张謇面对国家战败、民生凋敝现状,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率先在南通兴办教育与实业。孙儆对张謇的救国思想和行为感佩于心,专门“拜师学技”,交往频繁。张謇在通城兴学同时,孙儆步其后,也在通东金沙地区高举“百事祖教育”大旗,前后兴办19所学校并担任校长。我小学就读新生小学,前身叫“张氏高等私立小学”,由张氏家庙改建,也是19所学校之一。1919年,孙儆自筹资金三万余元,在金沙东市辟出348亩冢地,以六棵300多年的古柏为中心,创办“孙氏私立小学校”,这就是今通州区实验小学前身。我将搜寻到的资料分类梳理,与赵万泉联名以“清末举人孙儆的教育人生”为题,介绍了孙儆醉心于教育,居金沙大半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且取得满满收获的经过。文章先后在《南通历史文化研究》及南通江海文化公众号等刊登和录用。

区政协原副主席陶国良、区文联原主席沈志冲充分肯定了文章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说,孙儆是清末金沙地区的举人,是通东地区兴教办学第一人,过去对其挖掘宣传不多,该文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原教育局副局长王言赞打电话说文章史料翔实,这位也曾就读于张氏小学的教育界前辈对张氏家庙改为张氏小学这段历史尤感兴趣,他说张氏家庙是张謇先祖张建500年前从常熟迁通州金西所建,族人响应号召,改庙建校,不仅还原历史,更能激励后人。

前辈的褒奖对我无疑是最大的鼓励,如何履职,我有了信心和方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