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处处热浪翻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用努力和坚守展现着各自的职业光辉。日前,笔者走进通州区刘桥镇敬老院,当天午餐食谱是酸菜鱼、肉丝炒青椒、炒空心菜。上午10点,气温已经达到了36摄氏度,在食堂后厨,因为炉火的烘烤,站一会就汗流浃背,而“掌勺人”吴小霞却丝毫顾不上。她娴熟地翻动着锅铲,身上的工作服浸透了汗水。
吴小霞今年45岁,到刘桥镇敬老院当厨师已有5年多,从帮厨到大厨,她不断用心学习、精进厨艺。自前任大厨退休后,她就承担起刘桥镇敬老院60余名老人的伙食烹饪,加上残疾人之家和院内工作人员,每天要准备八九十人的饭菜。“给老人做菜讲究的不是花样、调味,而是软硬适中、咸淡合适,菜品要新鲜、营养要丰富。”吴小霞说。
刘桥镇敬老院院长王峰介绍说:“敬老院的老人每天很早就起床了,所以我们一般都是七点吃早饭,厨师六点半就要把粥煮好,得放着凉一会,不然会很烫,所以厨师每天都是凌晨四点多就必须起床煮粥,再配上订制的点心。”
三餐中,中餐的准备比较费时,吴小霞早上8点左右就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这样才能确保在中午11点左右开饭。一般是三菜一汤,荤素搭配。进入三伏天后,做饭不仅是个功夫活,也是个体力活,每次做完饭身上的衣服都跟刚洗过的一样。
当问到厨房温度这么高,有没有什么降温措施时,吴小霞表示:“后厨装不了电风扇和空调,一个是油烟太重了,还有一个影响烹饪。我每天中午忙完就到外面餐厅来吹吹空调降降温,其实做久了也就习惯了。”
遇到老人生病,吴小霞还会给他们开小灶,煮点鲫鱼汤、排骨汤之类的,老人没胃口时要吃什么就做什么。她说,我在家怎么孝敬长辈,就怎么照顾院里的老人,哪里会分什么季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