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一路繁华。金新街道三姓街村位于城区主干道朝霞路的西头,作为一个待拆迁区域村,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了近二分之一,在编干部8名、网格员4名,怎么用有限的力量做好无限的基层治理?
三姓街村党委聚焦群众需求,打造“一核多元”党建品牌,率先探索红网格支部建设,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熏陶感染民心,促进乡村多元发展,走出了一条共享共治、群众满意的乡村善治振兴之路。
“红力量”解基层治理难题
仲夏的夜晚,月光朗朗,微风徐徐,姜伟下夜班回家,哼着歌儿将车开进了小区的地下车库。“村里真是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儿,以前就算在外面绕几圈也不一定能找到车位。”姜伟在心里再次感谢了村里。
姜伟所住的金缘花苑D区为大型安置小区,仅登记在册的长期停放机动车就有千余辆,但小区规划停车位只有240个,车位严重不足。随之,消防通道被堵塞等问题显露出来。
小区多名党员及时向小区所属第八红网格支部反映,网格又向村里汇报,村党委迅速召集人员民主协商,通过开放地下车库,一竿子插到底解决了停车难问题,规范了秩序,而金缘花苑D区也成了全区首个通过收取少量管理费进行长效管理的安置小区。目前,小区已有600多名业主使用地下车位。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需,必有所为。“有应有为”的背后是密布的网格支撑。村党组织书记徐小红说,村里共有党员184人,按照“五位一体”层级架构,党支部下设8个红网格支部、31个微网格党小组。这些党员、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群众的点滴需求都是让他们迅速行动的触发点。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小区里的党员都加入了红网格支部。金缘花苑D区居民张国林笑着说:“无论是遇到小区安全、卫生、环境等问题,还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可以找他们,他们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我们有一种被重视、被关注的幸福感。”
“红样板”绘生态宜居图景
一场大雨过后,村里十多条农路两侧的农作物青翠欲滴,路上车来车往,行人鞋面丝毫未污。蝉鸣树苍花红,中心路旁废弃的灌溉渠早就变成了“绿色”风景线。夏风沉醉的夜晚,体育广场上,村民们舞姿翩跹似蝶,各个健身器材上身影矫健如龙……
地处南通高新区工业西区,三姓街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却没有拆迁后的狼藉混乱。在徐小红看来,秘诀就在于强有力的组织堡垒。他们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在党员分类管理上“吃螃蟹”,创新设置“夕阳红”“戎耀”“新雁”三种功能型党组织,打造红色治理样板,“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就会跟着学、跟着走,乡村发展新动能就能凝聚起来。”
蝉鸣夏日是蛰伏了好几个四季的结果,而三姓街的美丽是默默耕耘、厚积薄发的成果。村里通过“拆、建、整、管”,结合每月17日的村庄清洁日活动,党员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全方位、立体化、纵深式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共拆迁1943户、整治1255户,道路绿化5.2公里、亮化4.5公里,随处可见一派路畅水碧村洁景美的乡村宜人风光。
徐小红说,为民办实事是全村党员干部心中的最大共识,每年年初,党员、村民代表商议村年度发展目标和计划就是“开门第一件事”,一旦决定了,大家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三年来,村里硬化农路4000米,修建小游园两处、体育小公园一处等,满足了村民们出行、文娱等需求。
盛夏艳阳,三姓街村辖区内中心竖河两岸的整治也如这阳光般火热。随着挖掘机缓慢向前推进,杂草杂树被推平深埋,砖砾杂物被清走,干净整洁的河坡显露出来。沿河群众纷纷称赞:“以前河边乱糟糟的,都不敢去。”“现在一平整,等后面草长起来了,坐在这里钓鱼,惬意!”
和谐稳定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宜居的必要条件。通过网格和功能型党组织,激活党员队伍“红色细胞”,三姓街村加强了信息收集和隐患排查,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红文化”书乡风文明新貌
三姓街村和谐宜居不仅来自治理,也源于不断提升的文明新风。
一个乡村有一个乡村的历史。三姓街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中期,张謇文化源远流长。村内建有张氏宗祠、张謇学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村史馆载有从先民集居建家园到如今新村锦绣,尤其是本土的红色革命故事。
不过,徐小红认为,“经济发展乘上了动车,思想观念不能还是老牛拉车”。党建要渗透到基层治理的细节,还要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民风家风中,用琳琅满目的“红文化”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动文明进步和治理升级。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村里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积极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宣讲……在文化的传承、播撒中,三姓街村赓续张謇文化、革命精神及爱国爱家情怀等红色基因,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合乡村美景和文化传统,乡村文化充盈着缤纷而蓬勃的时代内涵。
“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不要违法乱纪,扰乱秩序。弘扬美德,孝老爱亲,不要虐待老人,放任子女……”走在村里,随处可见十条村规民约,这是由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酝酿起草、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的,是全体村民的行为指南。三姓街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南通市文明村、通州区文明村。
这些天,三姓街村吟泉乐团一直在紧张地排练,为参加本月的街道送戏下乡演出做准备。前不久,他们刚为村里的老人进行了一次专场演出。“我们想通过节目引导向善、向美、向好的精神面貌,为乡村文明建设助力。”乐团发起人之一、党员姜义说。接地气就有人气。吟泉乐团成员都是三姓街村有一艺在身的村民,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倡导文明新风,村民喜闻乐见。“真好看,唱的说的都是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还有新政策、老故事,让我们长见识懂道理!”村民张俭清驻足观看排练。
一粒种子唤醒一片泥土,一个支部带动一方发展。徐小红表示,他们将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以“党建链”串起“振兴链”,用乡村振兴的“红景”托起群众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