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七月,花草葱茏,脆桃飘香。在刘桥镇徐园村,一望无际的桃林长势喜人,负责人骄傲地细数着昨天的收入,让他更高兴的还是梅雨季节时,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们帮助他解决了3000余斤黄桃的滞销问题,说着说着,他的眼角都笑成了月牙……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徐园村着力打造“真心、细心、贴心、用心、实心”的“五心”党建品牌,用心用情用力纾民困、解民忧,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使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美丽家园示范点”“江苏省绿美村庄”“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南通市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南通市美丽家园示范点”“通州区五星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绿色生态 推动环境“提颜增质”
走进徐园村,如同走进如诗如画的绿色田园,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花草树木交相辉映,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处处释放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徐园村先后投资700余万元打造综合服务中心,优化便民服务环境。截至目前,新建游园2处,新增城市小品12处,河道清淤2万余立方米,户厕改造2000余户,散户污水治理700余户,集居区还建有一座日处理60吨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对辖区20条36公里等级河道进行清淤打桩、坡岸绿化,并修建观景平台,打造河道景观,实施“以河养河”长效管护。“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很大,处处弄得干净美观,我们作为本村人也不能拖后腿!”村民邹爱林笑着说。如今,徐园村美丽庭院参创率100%,挂牌率达90%,争做“星级文明户”在全村蔚然成风。2023年,徐园村荣获“江苏省美丽家园示范点”和“通州区美丽庭院示范村”荣誉称号。“看见路上有垃圾,只要随手拍到网格群,半小时内肯定有人处理干净。”“现在咱们老百姓有什么需求,都能享受到‘立马办、马上办’的服务。”“村干部总是把我们放心上,危桥、坏路不用我们说,主动提前帮忙改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徐园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环境面貌,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足。
党建融合基层治理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基层治理“成效指数”直接关系着基层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此徐园村利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着力破解“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三道难题,真正把基层治理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我们村是个传统农业村,要想增加可持续性村营收入就要在高标准农田上做文章,引导村内的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协商议事室里,大家围绕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近年来,徐园村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已解决刘江路、焦桥竖路、集中区东西路、严苏路、宋店中心路、宋金路、斜庄中心路、刘海桥路亮化问题,不少群众表示,这些议题切实解决了大家的急难愁盼,都是惠民生的好工程。
此外,徐园村推出“河坡制”的治理新方法,将每条生态河道落实专人管护,实现河道治理全覆盖、无盲区,优化水域环境,显著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现如今,徐园村生态河道已迎来“蝶变新生”,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画卷让村民们幸福“满格”。302名党员走村入户宣传创建、收集意见,用“铁脚板”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支持度。通过“红网格”,排查录入系统动态事件数1440条,处理民生服务事件680起,网格化管理效能显著。
党建领航集体经济 释放发展“强劲动能”
徐园村积极挖掘党建亮点,村集体经济由2020年的13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16万元,其中可持续收入占比达到62.57%,集体经营性收入净增长绝对值排名全区第三。全村8421亩土地已流转7200余亩,其中集体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培育农业种植大户流转土地5200余亩,土地流转率超85%。针对流转到村集体的2000余亩土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
徐园村将村流转土地通过平台发包,每亩获得100元左右的服务费,每年获得近8万元的收入。今年,针对大户未由村经手自行流转村级土地,涉及使用泵站、道路、保洁等村级公共资源,在镇党委的指导支持下,村两委研究决定按照每亩30元标准对种田大户收取服务费。三项加起来每年可持续性收入将达25万余元。小块并大块,寸土变寸金,也成了徐园村坚定走下去的方向。
接下来,徐园村将坚持党建引领,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厚植发展根基,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开创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