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多敏 摄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睹史院村处处显生机。
睹史院村位于千年古镇石港镇,绵延15公里的渔湾水道穿村而过,是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
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生态示范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省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等。
“必须靠党建,依托党建引领拓展乡村发展路径。”睹史院村党委书记镇永忠坚信党建引领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出路。他介绍,该村建立了一套“党建融合发展、党建融合民生、党建融合治理、党建融合生态”的“四融合”农村综合治理体系,推进新时代的农村发展。
近年来,睹史院村制定“水韵卖渔湾、景秀田园村、人文睹史院、稻香陈窑里”村庄发展目标,依托“渔湾水乡湿地”资源载体,坚持党建引领为根、传统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农业旅游为基、产业发展为本,建设“望得见湿地、看得见沟塘、留得住乡愁”的特色田园,发展农商旅一体化“市外田园”富民产业。
党建引领释放产业新活力
“醉花田”绿植迷宫是睹史院村“市外田园”乡村农旅一体化项目中的新景点,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清风吹过,风铃声清脆动人,全村风光尽收眼底。绵延15公里的渔湾水道两侧,占地约75公顷的“老家菜地”、农业科普、田园露营、文天祥纪念馆等乡村旅游项目初见雏形。
该村定位“稻香渔湾,景秀水乡”,立足自然水域地理特色和人文历史深厚底蕴,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特色格局,走出了一条农商旅一体化融合发展路子。
返乡创业农二代大学生王佳杰的“圣耕园农业科普研学基地”,利用老学校等集体土地资源开展村企合作,承接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和农业科普研学,接待学生8000余人,年收益7万元。
创业青年刘李彬的“老男孩咖啡机车营地”为农旅项目搭建咖啡、简餐、露营、团建等项目,引流5万人,通过合作经营,年收益12万余元。
即将运营的“烟火人家”田园野餐项目预期年收益8万元,稻田里的直播达人培训基地收益10万元……
村里还将有非遗服饰汉服馆、“乡下小院”网红民宿、“海棠下”星空营房对外营业,乡村新业态正在这里不断打开。
党建引领绘就生态新画卷
三里芦苇,十里岸树,白鸟翔集。如今的睹史院村生态优、乡村美、产业特,是“望得见湿地、看得见沟塘、留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
“要吸引更多的人、留下更多的人,就要把村容村貌整一整。”在镇永忠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结合农村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该村实施集中居住点污水管网铺设,新建两座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共改厕1046户1313座,改造污水设施784座,其中实施微动力分散污水治理设施27座,使得全村分散污水覆盖率达到81.96%,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环境质量。
此外,睹史院村通过建设水美乡村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整坡绿化;结合河道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对九圩港部分河岸进行护坡,又实施了860米景观沿河走廊,使得景观沿河走廊总长度达到1600米,成为石港河道景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另外实施桩板式护坡总长度2400米,很好地保护了河岸,更好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河道生态护坡4.2公里,进行路港河1.1公里稻田退水生态化治理。
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新效能
在睹史院村,村民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后可获得积分,再按照相应的标准兑换所需物品。
乡村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睹史院村积极探索“党建+网格+积分制”管理系统,成立了积分制领导小组,制定了《睹史院村积分管理评价细则》《正面清单》《反向扣分清单》等机制,建立了“基础分+奖励加分+负面扣分”的评分体系,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以量化评价的数据指标,坚持“因事获分、依分换物”的原则,按照相应的标准为村民兑换所需物品,紧密衔接村内各项事务与村民生活,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确保积分制取得实效,睹史院村盘活村集体资产,打造“文明积分超市”、“红色驿站”阵地,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组成道德评议会,在“红色驿站”文明档案室按照“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通过每个月的评比、汇总、公示,让村民利用积分在“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物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治理,使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目前,全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356次,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活动128次,累计积分8560分,兑换积分200余次共计69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