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思想汇”第12期主题:
百姓情怀百姓心
厚植为民情怀 书写民生答卷
先锋街道 羌梦迪
“叮咚,下一站,先锋站!”去年12月8日,幸福至先锋的南通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进入初期运营阶段,与2022年11月10日开通运营的1号线共同搭建起了南通“十”字形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先锋自此和南通一起迎来了现代轨交的“双线时代”。早上地铁站外虽是寒冬料峭,站内却是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大家笑称:从幸福站到先锋站,幸福不断,先锋更美。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先锋街道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措办民生实事、好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正如地铁的开通带给先锋百姓更多幸福一样,只有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安全感,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所以,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先锋街道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紧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领域,健全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平安和谐稳定,不断把群众的“美好向往”变为精彩现实,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新院区项目加快收尾,未来先锋百姓走着就能去大医院,医疗服务更上一层楼;红星养老院正式投入运营,五保老人们也能在专业、温暖、舒适的氛围下安享晚年;先锋幼儿园继续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乡村幼儿园‘活’课程建设”荣获南通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优秀项目,为先锋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急群众之所急,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才能赢得更多群众的点赞和认可。
去年,先锋街道各级干部始终坚持身到基层、心到基层,坚持求“真”去“虚”,以“绝知此事要躬行”调出问题“真面目”,推动秦兰坝竖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初步通过省级现场检查销号;坚持“精准把脉”,以“千方百计解真题”研出破题“金钥匙”,完成150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和新增6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完成率均达100%;坚持“对症下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查出解题“新路子”,让百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农家书屋、社区诊所、公共活动中心的便利,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居民增收基础,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项具体措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变得更鼓、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多。
恰如先锋街道将原本作为商业大开发的润锋花苑南侧地块用作安置房建设,这才有了如今的润锋三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安居乐业和美生活的强烈诉求;又如为了让辖区内百姓的生命财产和企业安全生产得到更坚实的保障,先锋街道积极主动建设全新消防站,认真选址、仔细设计,配备现代化的设施,为社会稳定安宁保驾护航;更如疫情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村干部、长出了“彭于晏的络腮胡”的党员同志、熬夜连轴转转运大量隔离人员的城管队员们等等,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用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真正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先锋街道的党员干部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满怀激情去践行,切实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群众的“贴心人”,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汇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初心不改守民心 百姓情怀百姓心
东社镇 曹昊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发自肺腑的亲切话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的长情大爱。来自基层,更能理解基层;来自人民,方知不负人民。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心系百姓、情系人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
初心融入民心,用心用情体察民情
走得越深,看得越具体;离得越近,听得越真切。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就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走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俯下身子察民情、贴近群众访民意。
我的导师、东社镇党委副书记魏佳喜和东社居党总支书记张海烽都曾是大学生村官,在我入职的第一天,他们就告诉我,要珍惜在村的两年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群众身边,常问群众“心中事”“实际难”。工作中,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现场课,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村里有纠纷、百姓有需求,他们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了解情况的人。
从校门走到村门,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人员,潜移默化中,我的工作重点、穿着打扮甚至是交通工具都在发生变化,从牛仔裤到运动裤、从汽车到小电驴,乡村小道上留下了我融入工作、贴近群众的身影,更照应着我“当好群众心声‘收音机’、当好群众意见‘翻译器’”的坚定初心。
初心凝聚民心,诚心诚意集中民智
“物业跑了,村里到底管不管我们了”“‘12345’我都打了多少次了,再没人解决,我们就集体上访”……有一天上班,我还没到办公室,就听到会议室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走近一看,张海烽书记被多名情绪激动的村民团团围住,入职不足一月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大家正七嘴八舌地向书记反映各自的诉求,场面一度混乱。只见书记清了清嗓子,高声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激动,一个个说。”小高率先反映:“小区楼下垃圾桶这两天都没有人清运,又脏又臭”“就是就是,你到现场去看”……张书记立刻赶往现场查看,确认现场情况后,召集务工人员、志愿者打扫清运。同时,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在居民代表的建议下,多次与镇建设部门对接,推进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张书记聚焦“抓管带”,网格员、模范党员带头,吸引1300余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从不理解到加入干、从没人管到全员督,还是那个小区、还是那群居民,不变的是地点和人群,变化的不仅仅是小区管理水平,更是群众对社区干部的认可。
初心感染民心,尽心尽力促进民富
东社镇是农业大镇,这里住着一辈子和田地打交道的老一辈,什么科技创新、农业创新对他们来说,都不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踏实苦干来得实在。去年,我蹲点的东社居8组引进了无土草莓栽培项目,一开始群众对这种全新种植方式并没有太大热情,甚至不少人有抵触情绪,土地流转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蹲组村干部,又是土生土长的东社人,我准备通过“套近乎”的方式打破僵局,没想到第一次上门就吃了个闭门羹。在走访8组队长时,他直接摆摆手将我拒之门外。第二次走访时,他说:“这个无土草莓我听都没听说过,我不承包,我种了一辈子地,种地方面难道还比不过你个小女娃吗?”第三次,我带着无土草莓种植技术人员上门给他专门讲解种植流程,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坚持说:“我不签。”本来已准备无功而返的我看到他宠溺地逗小孙子玩,我便凑上前说道:“小朋友,你喜不喜欢吃草莓?”“喜欢呀,姐姐!”“姐姐这边种的草莓不打农药的哦,种出来了你可以放心吃!”“爷爷,爷爷,我要吃姐姐种的草莓!”老伯这才松口说:“我再考虑考虑。”第二天,他来到居委会表示同意承包土地。经过两周的努力,越来越多百姓对项目表示支持。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积极对接赋闲在家的百姓到草莓园务工,让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这种既建设了项目又造福群众的事情,一次又一次提升了我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满足感。
初心回馈民心,全心全意润泽民生
在东社,我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我们有一支队伍叫“忠小将”,有的发挥条线业务能力走村入户进行政策宣传,有的利用蹲村机会倾听诉求解决群众信访矛盾。在东社,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也有很多,孙春梅和丈夫曹荣就是典范。他们秉承“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材”的理念,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因为被老百姓信任,捧着一颗让更多人共同富裕的初心,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返乡创业的青年,为周边农户解决技术、资金、就业上的困难,让更多“新农人”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青年人,在基层这个广袤的舞台上,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永远保持对百姓的赤子之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系于心间、践于行动,感染更多青年加入,把察民情、集民智、促民富、润民生的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不变的答案
石港镇 顾慧
去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市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民”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答案。
半条被——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的背后,是三位红军女战士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为民情怀,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这个故事,他说,“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一心为群众着想、一心为群众谋利益,所以群众才会拥护共产党、信任共产党,愿意跟着共产党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共产党人这颗种子,深植于人民这块土地中,鱼水情深,生死与共,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过去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
一粒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石港的大米历来广受消费者好评,糯糯的石港窨糕也是由一粒粒米“磨合”而成,可很少有人知道“一粒米”的背后饱含的民生初心。“小米粒”关系“大民生”,从育种、插秧、种植到收割、加工,其背后是无数种植大户、科技人才精益求精推动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经营,积极打造“味稻小镇”的奋斗举措。
在2021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己心。
在石港的圣耕园里,依托稻米产业打造的农文旅线路惊艳出圈。“一粒米”带动了农业新发展,如今,优质稻米产业生产基地达5600亩,农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在圣耕农业园里务工的张大伯算了一笔账,一年每亩租金1000元,在园内打工一个月能挣3200多元,年底合作社再分红,一年下来收入53000多元。“一粒米”的背后不仅是整个乡村振兴的大图景,更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的真实写照。以“一粒米”带动“一片富”,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悠稻香浸润着每一个闪闪发光的中国梦。
一座堡——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曾引用这句古语来阐明人民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引领人民,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而这样的磅礴力量正是加固中华民族这座战斗堡垒的砖瓦。
面对无情的山火,无数消防队员顶着高温日夜鏖战,摩托“骑士”千里奔袭运送装备,还有很多群众自发组织的志愿队伍接力调度,搬运物资。山城儿女头顶星光,众志成城,用身躯铸成防火长城的珍贵瞬间。
面对艰险的孤岛,通州建总集团200多名员工奔赴小洋山岛屿,8年时间,3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迎风斩浪,傲霜斗雪,让一座荒岛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一流深水港,共同唱响了一曲“铮铮铁骨担重任”的高亢战歌。
面对棘手的难题,坚持“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枫桥经验”从诞生到创新发展,就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交到了人民群众的手上。人民立场是“枫桥经验”的根本立场,也是“枫桥经验”历经60年仍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
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从革命战争的胜利到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再到抗击百年不遇的世纪疫情,亿万人民的支持参与,正是中国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之源。
作为青年人,一句句铿锵誓言、一份份执着牵挂、一件件烟火小事,汇聚成至深、至浓、至热的人民情怀,升华为那一句最深情的告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她从农村去,又回农村来
川姜镇 王董惠
去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在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通州区精准发力,搭建优秀青年人才“菁彩工程”成长平台,实施新录用公务员“雏鹰成长”三年赋能行动,分步、分类、分层为青年人才量身打造“成长攻略”,为谱写“强富美高”新通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
在川姜就有这样一位跳出“农门”又回到农村的年轻人,兜兜转转15载,最终扎根乡村。她就是川姜镇启江村党总支书记周冬梅。她的故事,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生动写照。
“起”于初心,在筑忠诚、练本领、为民生中书写“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故事。2008年,作为法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周冬梅被省委组织部选聘为第一批省选大学生村官,放弃了城市工作机会回到乡村。她的坚定步伐,是对乡村振兴的无限期许。在接下来七年半的管委会工作中,家纺品牌的正当竞争、独特设计的产权保护,因她的睿智与勇气得以维护。那些得到她帮助的商家,至今还记得她严肃讲解法律的情形。她的坚守,是我们党民本理念的生动体现。“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承诺,也是我们党的行动方向。只有不断植根于人民,深刻感受民意,关切民生,我们才能更好地回应时代的召唤,恪守为民服务的初心,承接人民给予我们的深厚期待。
“转”变空心,在落行动、出实招、见实效中书写“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实干故事。2015年,新一轮创业浪潮来临,当时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周冬梅想为农村电商发展做些什么。挑选花型品类、调研家纺市场、创新营销策略……夜以继日的辛劳后,冬梅的家纺网店火了。而后的业余时间,她都用于给前来“取经”的人答疑解惑,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不仅如此,她还帮助新手对接资源,在微供市场找门店、介绍布行和加工厂。她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责任,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她的网店不仅成为示范,带动大批商家入住微供市场,还帮助一批又一批农村青年通过电商实现自我价值和家庭梦想。只有以实际行动诠释“民心所向,政策所往”,脚踏实地推进各项为民政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人民能真切感受到社会进步、生活改善,才能不断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承”载民心,在听民声、解民忧、顺民意中书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故事。2022年,周冬梅带着厚重的责任回到村里,成了启江村党总支书记。初到启江,现实给了她一个下马威:许多情绪激动的村民涌过来要求新书记解决问题。她有条不紊地带领村委开展“访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圆民梦”行动,一轮又一轮。有一次,她边走路边思考,恍惚间把脚扭了,可是不久后她就带伤上岗,每天拄着拐杖在村里访民情。一些村民看到问题确实解决了,书记还瘸着腿来,立即就把村委看成了自己人。陈年老账逐渐清理后,冬梅又风风火火地带领村干部孵化“人在启江”村级抖音账号,探索“党总支+经济合作社+直播经济”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开展“启江夜话”系列活动……这些锐意进取的创新举措,都深深植入了群众心中,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这一核心。
在通州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农林综合执法队“护江人”周宜彬、乡村治理示范村“愚公”书记徐志盘、开心田园生态农场场主孙春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于田野、任劳任怨,归根结底是为了这个词——百姓心。为了这颗“百姓心”,他们小心呵护着每一片绿地,俯身聆听着每一次百姓的呼声,勇敢背起每一项发展的使命,甘之如饴、乐在其中。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最终也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百年历史与人民群众同根同源、同心同德。我们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利民之事、常修从政之德,读懂以百姓心为心的为民情怀,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厚植百姓情怀,扛稳发展重任,答好新时代万千乡村答卷,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