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为本 立破并举
通州宣传在守正与创新的双向奔赴中焕发新活力
2023年,通州宣传条线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聚力“扩圈引流”,强化“四大工程”,在守正与创新的双向奔赴中焕发新活力。
这一年,通州区委宣传部喜获五年一次的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获评全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优秀组织单位”。“童声里的中国”创研活动获中宣部部长李书磊批示支持,“理论走亲”行动获市委书记吴新明批示肯定。承制的儿童剧《草房子》获江苏省“优秀剧目奖”,电影《向日葵中队》获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两项提名;多项工作得到省、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激励表扬。
聚力“扩圈引流” 彰显深度融合新魅力
童声悠扬,飞跃江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勉励,承办长江青少年合唱节暨第十一届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分享会,促进长江流域地区间青少年的文化交流,省领导张连珍、张爱军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临活动现场并点赞。拓展“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吸引全球10多个国家、50余所华校、千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中央文明办三局深入我区专题调研,实地走访创研基地、实验学校,充分肯定“童声里的中国”的丰硕成果。
理论走亲,横跨东西。立足地区协作所需,通州理论名嘴积极开展“走亲式”理论宣讲引智扶志,足迹遍布新疆伊宁、青海贵德、陕西镇巴、四川甘孜等地,开展网上网下理论宣讲700余场,探索构建东西部县际“理论宣讲共同体”,受众超5万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西部地区32个少数民族“落地生根”。相关经验做法在省、市信息专报、快报刊发,获新华社《内参选编》、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央媒推介。
文化交流,连通南北。强化区国有院团、场馆建设,与北京西城区结成“南北群文一家亲”,通过文明实践“夜模式”、温暖秋冬传文明等深度合作,促进两地优势互鉴、资源共享。大型通剧《陈英卖水》叫座全城,《瓦匠女人》进京展演唤起乡愁,首届“南通州文旅嘉年华”强势出圈,“中国曲艺之乡”“通剧之乡”的影响力从一域辐射全国,得到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的褒扬推崇。制订出台《通州区文化强区建设三年实施规划》,丰富文化供给,涵养现代化通州的精神特质。
强化“四大工程” 展现通州宣传新形象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程引领,把稳思想之舵。有效开展理论学习。抓住“关键少数”,创新开展现场研学与集体沉浸式调研,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共撰写调研报告、理论文章104篇,为历年之最。推动各部门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引导年轻干部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广泛开展理论宣传。与南通职业大学马院结对共建,培树一支“理论尖兵营”品牌队伍。持续推进“千场主题宣讲进基层”,全年开展活动1500余场。“我是冬训主讲人”活动的10个宣讲视频被省“理论之光”平台录用,数量全市第一。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在《通州日报》开设“理论·学与思”专版,召开张謇研究、运盐河文化、老镇文化等座谈论坛,出版《万历通州志》《南通方言辞典》,“建强社科智库阵地”等三项理论成果斩获省级奖项。
强化主流舆论全媒体传播工程引领,展示奋进形象。精心做好主题宣传。注重及早谋划、充分备料,实干加巧干,重大主题报道在全市牢牢占据第一方阵,获得市相关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应时应势策划开展“吹响招商引资冲锋号”“追锋寻访”“奋进的通州”等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讲好通州争当排头兵的发展故事。展示蝶变发展形象。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16场,区主要领导多次参加。全年累计发布正面宣传报道3100多条,其中中央电视台用稿37条,中央级媒体报道总量突破1200篇,创史上新高。新华社全媒体矩阵刊登金沙小学五(2)雷锋中队系列文章,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微信公众号刊登徐辉同志落水救人英勇事迹,并实现全网推送,镇版霸屏。全年“100万+”推文49篇,与新华社共同拍摄的《古琴》系列微纪录片在全球80多个国家以四种语言同时发布,点击量破亿。加快全媒矩阵建设。健全即时发布体系,开通海媒账号,推动媒体在思维理念、平台建设、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融合步伐。区融媒体中心选优配强班子成员,公众号、视频号、APP三项指标在全省县融高质量考核中位次明显前移。南通报业、南通广电通州工作站均实现驻点运行。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拓展工程引领,提升文明水平。文明典型育木成林。首年推行“线索月报、好人季评、事迹巡讲、礼遇有加”选树机制,效果凸显,形成了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新老典型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全年度获评“中国好人”2人、“江苏好人”2人、“南通好人”6人,实现“大满贯”;获评“新时代江苏好少年”1人、南通市“新时代好少年”4人,获奖人数列全市第一方阵。拓展文明创建成果。推进11个专项行动,更新公益广告3600余处。定期组织拉网式排查,攻坚环境秩序精细化管理,聚焦城郊接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立足便民利民,大力推进设施与机制补短补缺。文明实践提质扩面。积极开展贴近群众、符合时令的文明实践活动,创造了单场在线4.3万人的盛况。获评市级以上志愿服务典型8个,其中,60载接续传递雷锋精神的金沙小学五(2)雷锋中队荣获年度“莫文隋奖”。
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工程引领,守牢安全防线。守住意识形态“底线”。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风险警示、工作提示、抽查制度等机制,贯穿形成“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必谈、干部考核考察意见必征、领导任职谈话要求必提、区委巡察工作必检、对照条例责任必究”“五个必”的有力工作格局。坚守扫黄打非“红线”。开展清源、护苗、净网、绿书签等6项专项行动,双随机检查印刷出版经营单位570余次,保持“扫黄打非”高压严打态势。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承办“南通市网络安全周开幕式”,获评“江苏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表现突出单位”。示范推行并承办全市四级网信工作体系建设观摩会,相关做法被省委网信办简报录用,经验亮相央视。全年累计收集、研判、交办、处置涉民生网上诉求2900余条,处置闭环率达98.6%。
坚持“量质并举” 打造干事创业新引擎
提升干部政治素养。精心设计集知识竞赛、实地研学、文化沙龙、道德榜样于一体的承压式学思践悟新模式,融会贯通理论阐释、调查研究、推动发展。部机关多名同志获得国家、省市个人大奖。抓好宣传队伍建设。强化专兼结合,加强培训与实战拉练,选优配强网评员、新闻发言人、理论宣讲员三支队伍。“青年说·思想汇”平台载体再度深耕,孵化出全系统“四力”雄兵。发挥考核杠杆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赋分作为区对镇街季度高质量考核加分项,将移风易俗、问卷调查等工作抬高分值重磅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将活动承办、典型报送、试点打造等列为改革创新项,鼓励基层创新创优。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前行的每一步都源于伟大旗帜的领航力量,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
未竟所有,皆为征途。2024年,通州宣传将不囿过往,不畏将来,纵有蹉跌,气象犹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