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创新发展桥头堡 枢纽门户新平潮

发布日期:2024-01-11 阅读:454

创新发展桥头堡 枢纽门户新平潮

——平潮镇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及2024年工作谋划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潮镇紧紧围绕“南通平潮科技创新区”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片区综合开发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平潮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1 创新举措,精准发力,不断激发经济动能

着力稳住经济大盘。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紧盯优势指标,持续挖潜增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7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经济态势平稳,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0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支撑强劲,全年完成59亿元。营利性服务业整体向好,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8.7%。

全力加快项目引推。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与国有公司联合编组招商专班,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资源,以商引商、精准招商,承办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峰会、平潮科技创新区(福建泉州)专题推介会等活动,7个项目顺利签约,11个在谈项目稳步推进。组建重大项目工作服务专班,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海星电子省级重大项目已达地上结构施工进度,鋆鼎精密市级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聚力打造科创引擎。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江海股份成功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星电子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评。加速科创要素集聚,招引科创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两名,完成省战新项目两个、亿元以上市级“专精特新”项目两个。加快科创载体平台布局,规划新建两家科技孵化器共1.2万平方米,已完成方案设计。


2 以人为本,奋勇担当,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完善区域道路体系建设,保障西站大道二期地面道路全线贯通,新建胜利北路、经八路等4条道路,完成平东大道、海通路等路段大修。加快推进在建安置项目文峰一期、城东一期成功交付分房。聚焦教育医疗扩优提质,改造提升新坝、赵甸等幼儿园,保障肿瘤医院新综合服务楼顺利开工,完成栖凤卫生室异地新建、村卫生室硬件提档升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支持九圩港村便民超市、四十里村惠农直播等项目发展。积极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新建农路1.2公里,打造平南河云台山段生态河道,研究出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评办法,完成户厕改造提升822座,开展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强化典型村、精品线路打造。

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实施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升级,积极做好行政审批事权下放承接工作。深入排查特殊困难群众,2247人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尊老金约600万元,帮扶困境儿童近60人,救助困难残疾人1400余人。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退役军人、边海防现役军人家庭等281人次。


3 综合施策,共治共享,持续巩固稳定根基

提升城市管理能级。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建便民停车场3处,拆除废旧棚披、违章搭建超8000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管道疏通8公里、立面出新3300平方米,强化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镇区主街面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增强社会治理实效。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10个村(社区)获评“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持续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查处电诈案件141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57件,梳理交办28件重点信访矛盾事项。聚焦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检查单位超1000家次,排查隐患4000余处。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疏通城镇污水管网4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3处,对46处入江支流排口和36处入淮排口开展分类整治,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着力防治大气污染,提升VOCs治理设施9个,做好夏秋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同比增长8.3个百分点。严格执行环保三、四级网格监管制度,调处各类环境信访180余件,实现环境监管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


2024年,平潮镇将狠抓落实、攻坚突破,以科创产业发展带动枢纽门户建设,奋力扛起经济大镇应有担当。

1 紧扣首要任务,以更高定位扛起发展担当

强调度,稳增长。加强跟踪监测、紧盯重点指标,确保财税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优势指标持续巩固、多作贡献。攻项目,拓增量。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核心理念,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加快项目落地。挖潜力,优存量。持续开展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加强“个转企”“小升规”摸排指导;常态化开展企业挂钩联系走访活动,以精准服务促进企业扩量增效。

2 释放科创动能,以更大力度强化产业支撑

在平台建设上快推进。围绕二级平台集聚成型的总目标,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北工业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三横两纵”内部路网建成通车,拉开工业片区发展框架。全力推进搬迁扫尾、“退二优二”等空间资源整合,提升项目承载空间。在创新要素上强保障。加快科创孵化载体建设,推进中关智谷科创园项目签约落地、注册开工。完善科技人才服务配套,梳理出台针对性更强的扶持政策。在科技质效上求突破。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优质人才招引力度,推动已签约重大人才项目注册落地。

3 注重城乡融合,以更实举措改善门户形象

补短板,做好“建设”文章。进一步健全路网体系,保障深南路大桥、通皋大道等快速通道建设,实施镇区干道延伸工程,推动城市道路与乡村道路有机衔接。启动镇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实施农贸市场新建工程,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软硬件设施。攻重点,做实“整治”文章。深入推进“百千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开展“严管街”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房前屋后、河道沟渠治理。强举措,做优“管理”文章。提档升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配齐配强网格力量。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以“小切口”守护“大安全”。分类整治入江入淮排污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