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大利家庭农场归仓忙

发布日期:2023-11-23 作者:徐艳梅 阅读:904

近日,兴仁镇韩家坝村大利家庭农场的稻田里,金色稻浪滚滚,收割机轰轰作响,不多会儿,一块地的稻谷就收割完成。经过脱粒后,金灿灿的稻谷从出粮口倾泻而下,映出农场负责人王建花灿烂的笑容:“我们11月初开始收割,受天气影响,前段时间收的不太多,这几天天晴,大概两三天内就能全部收割完毕。”

徐浩翔 摄

大利家庭农场2017年成立,初期只有300亩地,这两年稳定在600亩以上的规模,农场出品的“米来事”品牌大米在通州区好大米评比中先后获金奖、银奖,大米直销山东、云南等地,每公斤最高卖到四十多元仍供不应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以质为本。粮食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食品安全。王建花介绍,去年农场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粮食电烘干设备,“烘干均匀,碎米率低,且色泽自然,最关键的是节能环保,烘出的粮食干净无污染,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高大宽敞的仓储一体库房里,4台电烘干机正忙着将地里收割回来的稻谷烘干,另一边的碾米机正在碾米,隆隆声中传出微微甜香,柔和醇厚。王建花抄起一把大米,看着晶莹剔透,闻着香气扑鼻,“这是今年试种的宁香粳9号,这个品种的大米吃起来软香弹滑,带有韧劲,饭凉了也不发硬,我一下子就种了300亩。”宁香粳9号大米每公斤售价要比南粳5055高出两元左右,“所以虽然受气候影响今年总产量不是很高,但总体效益还可以。”

抢抓农时,颗粒归仓。前脚水稻刚收割完毕,后脚就翻地播麦种。王建花干劲十足:“明年准备再增加一条小型大米生产线,日产可达25吨,并计划注册公司,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产业链,拓展市场,打响‘米来事’品牌。同时将江苏和我老家云南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交流贸易,创造更多效益,带着一帮人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