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种好农技人才“试验田”

发布日期:2023-11-14 作者:沈维维 黄倩​ 阅读:739

我区实施农技人才“青蓝计划”——

种好农技人才“试验田”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骨干力量。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年轻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了“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规划了农业“试验田”,推选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担任年轻干部的“导师”,在田间地头传授农业技能,让年轻干部长知识、增才干。

“这次种植很成功,跟普通的稻谷相比,我们种植的稻谷颗粒大、空瘪少。一方面是使用了新品种,另一方面是运用了生物防控和精准施肥、用药、培管的科学种植方法。”近日,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的三位导师带着“徒弟们”来到亲手种植的水稻试验田,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并趁机向“徒弟们”传授农业技术。

区植保站积极响应“青蓝结对”的号召,今年6月,规划的实践基地正式启用。实践基地内的试验田主要分为水稻、小麦粮食种植区和蔬菜瓜果、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区。“导师”带领“徒弟们”下田种植,让学员们亲自实践、全程参与农事操作的过程。“在他们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沟通交流,让年轻同志得到快速成长。”区植保站副站长易红娟表示,要想成为一名老到的一线农技人员,需要田间亲自实践和“导师”手把手教学相结合。

在西亭镇纱场居一块试验田里,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顾成正在“导师”易红娟的指导下了解生物防控的农业知识。从象牙塔到办公室,顾成从来没有干过农业种植。有了这块水稻试验田后,顾成和同伴们成了“农民”,翻耕、插秧、植保、收割等全程参与,自己动手种植水稻。“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对三农工作有了切实的感受,很多知识盲点经过导师的讲解和亲自实践明白得更加透彻。”顾成表示。

为保证“青蓝计划”实施效果,区农业农村局要求“导师”不仅要向“徒弟”传授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还要在项目实施、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奖项申报、生产实践等方面给予指导,结合“徒弟”特点制订能力提升发展计划,重点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徒弟”要主动争取导师的帮助,虚心学习,有疑必问,积极参与“导师”主持的项目或课题,跟随“导师”深入一线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实践水平。

年终,区农业农村局将对“青蓝结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验收师徒结对成果,展评活动过程,并将评价结果运用到年终考评、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我们通过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传授、实打实操作,提高青年干部服务农业、指导生产的技术水平,可以切实解决农业专业技术干部‘断档’、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的问题。”区植保站站长张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