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通州四好农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发布日期:2023-10-25 作者:童轩 吉红军 左蔚 阅读:758

一心为百姓 一路兴“百业”

通州四好农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图一

图二


连日来,通州北袁线金余大桥的桥梁安全监测系统正加紧建设,预计10月底前完工。这是通州推进平安农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将“四好农村路”创建纳入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乡村振兴、产业布局、全域旅游、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有效衔接,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产业园区、历史文化充分融合。

乡村+振兴 畅通便民路网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崭新的北二线农路顺利开放通车,正是通州百姓奔向新生活的幸福路、致富路之一。

近年来,通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农路资金超12亿元,实际管养农村公路3200公里,新建及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近7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1座,成功创建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两条共25公里,以及省级“美丽农村路”2条、省级“平安放心路”3条,省级农村公路管养示范镇1个、省级农村公路管养达标镇8个,区级示范村、达标村36个。

在农路建好、养好、管好的前提下,配套服务跟得上,才能激发农路建成后的更多价值。为此,通州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打造全域公交格局,在南通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掌上公交”走入百姓日常生活,公交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各镇街全覆盖(见图一),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标准,成功创成全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 。同时,农村物流发展不断升级,圆满完成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创建任务,打造形成区、镇、村“3+14+207”三级物流服务网点,全面实现“村村设点、户户通邮、快递到村”,有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农路+文旅 谱写诗与远方

当汽车驶过位于石港镇的文山路,路面宽敞、平坦,舒适度高,两侧绿树成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石港镇著名景点“渔湾水道”景区负责人王兵高兴地说:“文山路邻近景区的路况不好、破损严重,经常听到游客抱怨这条路不好走。现在文山路修好了,路况得到提升,两边的绿化也更美。等景区完成改造升级,必定游客盈门。”

如今的通州人循着时代的脉络,结合“江、田、河”地形,融入江岛风光、忠孝文化、地域生态等元素,建成了特色鲜明的江岛“五接开沙环线”、地域特色“石港环线”、忠孝特色“十总环线”。通州按照田园、绿地、水域、路域高度融合的规划思路,重点打造串联镇区、景区、产业园区的精品线路(见图二),通过“路长制”智慧农路平台、路网监测等方式,与民生、景观、生态高度融合,建设绿色长廊、文化长廊和景致长廊,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历史特色与未来展望,谱写时代华章。

农村公路既连着民生基础,又连着经济发展。通州始终坚持发挥“四好农村路+”的引领作用,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区,通过创建带动沿线乡镇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变,筑牢群众“致富路”“幸福路”,共绘新农村新时代画卷。

农路+产业 共筑致富道路

通过“四好农村路”的创建,农村淘宝、物流公司相继进驻农村,使广大农村的瓜果蔬菜、经济产品走出家门、远销国内外,让通州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度增长。

在东社镇政合路边的横马村粮食仓库,种植户邱先生正组织工人将一袋袋包装好的大豆装车,准备运往浙江。“村里把仓库建在政合路边,也是考虑到交通便利,货车进出方便。”横马村党总支书记姜炜说,后期,村委考虑将仓库分租出去,增加村营收入,也可以让种植户将收获的农作物暂存在仓库,出货也方便。

小高黄桃园负责人高洪伟也连连称赞,他说,政合路通车后,他与来自苏州、上海、湖州等地水果商的联系更紧密,“之前大家从杨港路走经常堵车,耽搁时间。现在都走政合路,货车直接开到果园门口,太方便了。”

如今,通州一条条美丽的农村道路已然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路,串联起14个镇(街道)231个村(社区),铺出一条条小康路、致富路、幸福路,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