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王金城:行者无疆 大道无垠

发布日期:2023-09-25 作者:樊希萌 阅读:1405

编者按:“风从百年滋兰树蕙,光耀时代正德厚学。”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百年通高,沐浴江风海韵,培育社会栋梁,无数英才自此启航精彩人生。金秋十月,我区将隆重举行通高英才看通州活动暨通州高级中学建校10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智慧,服务通州高质量发展。本报今起开设“通高百年 智惠江海”栏目,报道通高多位杰出校友成长成才故事,展现他们铭刻于心的校友情、家乡情,彰显他们感恩奋进、贡献桑梓的拳拳之心。敬请读者关注。

人物名片

王金城,1936年出生于通州西亭镇,通州高级中学1960届校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军地书画院艺委会副主席、金陵紫金标准草书研究院顾问。

通高情缘

王金城的童年很艰苦,7岁就下地劳动求生。一直到1949年,家乡解放有了学校,13岁的他才得以入学。

1954年,王金城录取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前身——金中分校,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时候,他每天清晨五点多从家里出发,身背竹篮子书包和一碗粗粮充饥饭,连走带跑七八公里赶往学校上课,这为他日后的运动生涯打下了扎实的体能基础。

初一下学期,学校举行“把红旗插到台湾岛”越野赛跑,王金城领先不少高年级同学挺进前三名,被体育老师伍绍谷看中,后经校长特批享受丙等助学金,每月只交4元伙食费就可寄宿在学校。由于体育成绩优秀,王金城初中毕业后免试直升高中,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初中三年和高中两年,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和南通专区运动会。在100米、200米、200米跨栏和400米中栏赛事中,他包揽所有组别冠军。1958年,在念高二的王金城代表南通专区参加省第四届运动会,和专业队队员同场竞技,又获好名次,被省田径队收录为专业运动员,开始了新征程。

“50年代的母校虽教学环境简陋,但师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在学校的那几年,我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同学的关爱,至今都难以忘怀。”回忆起那段时光,年近90岁的王金城两眼泛着泪光,“永不忘记开展劳卫制锻炼时跌打翻滚无人偷懒的情景;永不忘记食堂工人用木桶从河底挑水给我们喝的艰苦岁月;永不忘记王基老师手挽手地教我学跨栏;永不忘记李恒其老师常把我带回他家里增加营养;永不忘记班主任张仰山老师自己拿出1元、2元替我补交伙食费;永不忘记张允中、徐惠莹等老师给我补文化课;更不忘怀尊敬的赵仰霞校长一次次帮我解决生活的困难,谆谆教导我怎样做人,他说‘穷不怕,只要肯吃苦,肯努力,会改变人生命运的’,如今体会更为深刻。”


奋斗人生

离开通高以后,王金城训练、学习、指教,成为与当年照顾自己的老师们一样的“引路人”。1958年至1975年在南京体育学院学习并留校执教17年,1975年至1995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执教20年,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高校田径队代表队男女短跑、男女跨栏等12个项目的教练。

1965年,王金城代表南京市参加省第八届运动会,一人独揽5枚金牌。王金城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体育高考训练指南》《青少年训练指导与方法》《体育摄影》。而他的学生在多次省级、国家级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得了三十余次冠亚军,20多次打破纪录,为体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行者无疆,大道无垠。文体不分家的王金城在书法、摄影上也很有造诣。上世纪60年代起,王金城结合教学科研,从事体育和人像摄影研究,多次参加全国大型书画展,在多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摄影作品千余幅,为300多名书画名家拍摄肖像。几十年来习练多家碑帖,得到尉天池、武中奇等多位名家指点,进步不少,退休后尤为入迷书法。2020年,他参加上海兰亭奖书法大赛获二等奖。


校友寄语

“值此母校百年华诞,我感到非常自豪。”王金城常常会回到母校看看,围绕体育、摄影、书法等专业领域,指导学校体育发展,向学校捐赠书法作品和藏书,竭尽所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衷心希望母校越来越好,更上一层楼。”

对通高学弟学妹,老学长也有殷切希望。王金城说:“学弟学妹们,要珍惜现在的机会,为了目标努力奋斗,下定决心,自强不息。在刻苦学好文化的同时,不要忽视强身,上体育课要认真,课外活动勤卖力,以强健的体魄去迎接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