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公里的约聚
——刘桥社区与四川拱市联村两位村书记共念乡村振兴“山海经”
9月2日,刘桥镇刘桥社区党总支书记羌峰鑫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共同签订了乡村振兴示范联合体合作协议,建立跨越中西部的联村关系。
蒋乙嘉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所在的拱市联村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全国典型。刘桥社区地处刘桥镇镇区中心,先后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先进村、通州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从四川大山深处到江海平原,这场跨越了2000公里的约聚源于两位村书记对“党建引领,共富共美”的共同期许。
“我从新闻上看到了蒋乙嘉的事迹,非常受鼓舞。正好我们通州籍的书法家、旅京人士陈国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蒋乙嘉,通过这层关系邀请蒋书记来我们刘桥传经送宝,传授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谈及能和自己的偶像面对面交流,羌峰鑫显得无比激动。
拱市联村位于四川中部丘陵地区,原是省定贫困村,2007年村民平均收入2300元。在蒋乙嘉的带领下,经过10多年奋斗,形成了“一种中药材、两朵特色莲花、三样绿色经果林产品”的经济发展业态,如今人均年收入2.1万余元。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但是蒋乙嘉的乡村振兴梦还在继续勾画。“我们是西部地区,南通是东部发达地区,这次过来就是希望东西部能多作交流,相互学习,通过党建联盟把产业连在一起,壮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让乡亲们都过上令城里人羡慕的生活。”对于这次的会面,蒋乙嘉同样期待。
9月1日,蒋乙嘉飞抵通州,来到刘桥社区。第二天一大早,两位村书记就走进田间地头、游园广场、村庄院落,聊起了乡村振兴的“山海经”。
连片的稻田郁郁葱葱,稻谷长势喜人。刘桥社区流转了2000多亩的土地,大部分承包给了农业大户。“我们今年正在积极创建特色田园,在土地上做一些文章,将土地流转起来,向土地要效益,以此增加集体收入,为老百姓做一些实事。”听完羌峰鑫的介绍,蒋乙嘉连连点头:“对,要增加集体收入就需要好好地经营农村。我们拱市联村没有企业,农业是我们的根本,除了种植粮食作物之外,我们引进花卉,利用山坡、荒地和林地种植千叶佛莲,将一朵花做成了一个产业。”这次,蒋乙嘉还将当地种植的千叶佛莲的种子带了过来,如果能试种成功,将大大提高土地的效益。“这是一种观赏性花卉,花期达200多天,也可做药材,亩收入一般在万元以上。”蒋乙嘉说。
走进刘桥社区重点打造的文化、休闲阵地——文贤园,一步一景让蒋乙嘉大加赞赏。楹联馆内,一副副楹联尽显文化底蕴。羌峰鑫介绍说:“我们刘桥文化底蕴深厚,过去有种说法叫‘三绝文化’,即菜刀、楹联、风筝,所以我们在基本实现富裕的情况下,以文化人,每年都会组织十几场大型文艺活动,通过文艺互动宣传党的政策,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移风易俗,推动整个社区人文水平提升。”
“共富才能共美,这里的‘美’除了生活环境之美,还有乡风文明之美。”蒋乙嘉说,拱市联村这些年提出“让土地充满希望,让鲜花开满村庄”。“我们从一朵花发展成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发展为一个园区,2017年,我们还成立了文化艺术团,这都是美的体现,通过乡村治理让鲜花开满村庄。”
一位是来自大山深处的村书记,一位是江海平原的村书记,两人聊起乡村振兴的“山海经”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而作为在最基层一线的村书记,他们都有一颗服务乡亲的不变“初心”。双方约定,今后将在基层党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东西合作、城乡互助、共富共美”的新路径。“共富才能共美,这是我们两个人达成的共识。但是要达到共富共美,最关键的还是党建引领。我们将把党建、文化、产业连在一起,共同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对于未来两地的发展,羌峰鑫和蒋乙嘉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