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我区已基本实现全链条分类垃圾处置

发布日期:2023-09-04 作者:徐静怡 阅读:666

盯紧垃圾分类“关键小事” 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化建设

我区已基本实现全链条分类垃圾处置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带领中小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暑期实践活动、建设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站、点)、推进居民小区“三定一督”管理、建设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那么,这些分类的垃圾都被送往何处,又被如何处置了呢?

可回收物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去年6月,区城管局引进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分类回收项目,推进通州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今年5月,通州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区可回收物收集、中转、分拣的“点-站-场”闭环体系正式建立。在这里,可回收物将被最大化利用。

“成色好、无破损、无污渍的衣服被归为A级,其余归为B级,如果衣物破损严重但含有金属拉链,也会最大化利用,将金属拉链单独裁出、打包、回收利用。”分拣中心衣物分拣线质检员唐元群介绍,分拣中心可粗分塑料、纸类、金属类、织物类、玻璃等五个大品类,精细分拣130多个品类,分拣出的物资压缩打包后将被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最终“变废为宝”。

不仅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也能二次利用。“厨余垃圾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会分离出渣、油和水,渣统一送往焚烧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油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制成生物柴油。”城区转运中心餐厨项目负责人孙开泉介绍,目前城区每天收运20余吨厨余垃圾,规范化处理厨余垃圾不仅对改善城市卫生环境有促进作用,经过处理后的厨余垃圾还能“变废为宝”,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

城区转运中心生活垃圾处置区内,清运车正把收运来的其他垃圾倒进料斗里。“这些垃圾通过设备进行多次水平压缩,去掉水分变成‘压缩饼干’,装入移动式垃圾压缩箱里,再被转运到如东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发电。”区城管局环卫科科长袁炳轩介绍。

我区共有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但随着全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转运站的中转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区城管局统筹规划,对部分转运站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已完成平潮生活垃圾转运站和十总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提档升级,川姜生活垃圾转运站也正在抓紧原址重建中。

川姜生活垃圾转运站主要负责川姜镇、先锋街道、南通高新区等地的生活垃圾转运。“改造前的转运站设计日处理能力只有200吨,而每天的转运量达300多吨,原来的转运站已无法满足转运需求,处置设备也因超年限使用老化严重。”区城管局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顾斌介绍,2022年上半年,区城管局投入3000余万元对川姜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原址重建,引入先进的压缩、除臭等设备,日处理能力达到600吨,“预计今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建筑垃圾绿色再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多,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石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承担了我区建筑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中心配备3条生产线,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后,筛选出不同尺寸的骨料,“小尺寸的骨料可直接送往建筑工地,用于道路垫层、回填,也可以作为水泥砖的原材料,大尺寸的骨料是再生石子,被送往搅拌站再利用。”石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负责人陈宝介绍,中心可年处置拆迁垃圾80万吨、装潢垃圾30万吨,可制成水泥砖6000万块,再生石子100万吨,有效解决了我区建筑垃圾处置问题。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垃圾分类这项民生“关键小事”,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化建设,聚焦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环节,按照全品种、全过程、全链条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规范源头到末端的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分类垃圾的全链条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