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把“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科技创新赋能通州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8-31 作者:葛燕 阅读:1084

日前,恒力(南通)产业园三期的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有序生产。今年6月底,恒力三期所有在建项目全部达产,年底,四期绿色新材料项目首条生产线也将投产。

从一期投产至今,恒力(南通)产业园所做的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坚持科技创新,朝着实现产品差异化、打造行业新标杆的目标努力。“我们三期项目的产品差别化程度非常高,每一套装置都是全球独创或者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比如熔体直纺双组份弹性纤维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也是全球独创。”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副总经理陆佳颖介绍,园区去年年产值达135亿元,恒力(南通)产业园已是名副其实的“航母级”产业园。

近年来,我区以“打造新高地、建设硬核区”为目标,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企业引培,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全面推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走进中科仪(南通)半导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机加车间,一条FMS柔性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行。几台数控机床一字排列,工作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识别部件后选择对应的加工程序,设备就开始自动进行部件加工。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十年时间攻克了生产干式真空泵的“卡脖子”技术,投资10亿元,在南通高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中科仪(南通)半导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干式真空泵产业化建设项目,以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改变国内现今依赖进口的窘境。目前,中科仪(南通)是国内可以批量生产应用集成电路12英寸晶圆厂干式真空泵的制造企业,属于行业龙头。“我们2020年落户南通高新区,去年11月首台试生产产品下线,目前企业生产产能达1.3万台/年。”公司总经理助理金雪介绍。

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我区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扩容工程,精准培育创新主体,全方位推进企业梯队培育,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源头活水”。上半年,新认定科创项目74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9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6%。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新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213个,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江海股份创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强势推进科技招商,成立区科技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科技招商突破年实施方案》,实施“周交流、月推进、季考核”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科技招商工作。上半年共举办各类科技招商活动20余场次,签约科创项目100多个。加快平台载体提档升级,持续打造南通高新区+二级载体+工业集聚区的“1+3+N”协同发展格局,大力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发展动能。

“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创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区科技局局长姜小国表示,将持续加强创新主体引育,确保全年净增高企6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00家以上。同时,加快平台载体提档升级,持续打造协同发展新格局,大力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全力以赴冲刺‘下半场’,确保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上台阶、升位次,加快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