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谣传播中华文化
“童声里的中国”从通州唱响世界
儿童剧《因为爸爸》进校园巡演
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6月1日在南京首映
“童声”大讲堂,著名专家金本走进校园
“童声里的中国”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海外华校师生们参观“童声展厅”
“童声里的中国”优秀歌谣展演活动
“童声里的中国”优秀歌谣作品在校园广泛传唱
7月下旬,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评审结束,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2万多件作品,比上届增加53%,其中还有来自9所海外华人学校的作品119件。
从2006年发起,到如今历时17载,“童声里的中国”这个在通州破土、葳蕤成长的童心种子发出了荣耀之光。
童心向党 筑梦未来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谣,是儿童“口自言,文自成”的心之初的自然表达。2006年,通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创作“新道德童谣”的倡议,取名为“童声里的中国”,广泛组织开展歌谣创作传唱、精品打造推广少儿活动等,在童心中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孩子们拿起手中笔、写下心中情,童谣感情质朴纯真又有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童趣、童真、童心,跃然纸上。
蕴含了道理和美感的童谣童歌,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传唱覆盖到江苏7000多所中小学,推广辐射全国,惠及亿万少年儿童。结集出版20余部精品集,60余件歌谣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展播,《童声里的中国》主题歌编入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在2021年央视少儿“六一”晚会上激情唱响;歌曲《童声里的中国》《童心唱给党来听》分别入选2021年、2022年央视少儿“六一”晚会和特别节目;央视《大手牵小手》栏目播出第十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分享会;儿童歌曲《中国是条富强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谣韵律,好唱好记,发布后首先在全省中小学校园传唱,随后被央视《国魂》节目选为主题歌,全国各地越传越广,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作品,甚至成为社区广场舞选曲,演绎成群众性传唱的亮丽风景,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向光辉前程。
“以歌谣创作活动为载体,为少年儿童打造展示才艺的舞台和接受思政教育的课堂。”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笑梅说,“童声里的中国”通过鲜活的教育教学场景,给育人方式转变、思政课程建设以启迪,生动诠释了文化育人、以美育德的教育路径。
童心向党,筑梦成长。孩子们用一首首感恩歌、幸福歌、成长歌表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热情,体现追逐梦想的情怀,彰显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素养。
以美育德 立德树人
少儿艺术创作必须坚持深植时代与面向儿童相结合,那怎样才能既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又有少年儿童特点,还能展现历史高度、时代热度?2014年,通州区“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应运而生,承载创作、研究、展演、培训四大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融合、社会教育的补充。
作为“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的小歌手和形象大使,实验小学学生张正一是唱着“童声里的中国”歌谣长大的。十年熏陶,他有了一颗“红”心。2020年,他主动提出取消自己10岁生日宴,将省下的钱捐给武汉用于疫情防控,小小年纪的他说:“‘童声里的中国’教会我,即便力量再小,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童声里的中国”充斥着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感染的又岂止是张正一一人?从诞生之初,“童声里的中国”就以把握多元社会环境下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捕捉少年儿童兴趣点与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为出发点,将立德树人作为正确发展方向,每项活动的开展,每件精品的打造,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结合中国梦、文明礼仪、爱党爱国等时代主题,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
“从小跟党走,永远不掉队,长大要做党的人,祖祖辈辈不后悔……”去年8月31日,区实验小学师生们以唱歌谣、诵歌谣的方式将“开学第一课”搬上舞台,展示了一堂以“童声唱响中国”为主题的红色思政课。自诞生以来,“童声里的中国”就一直进行“童声”活动外延,打造青少年艺术与道德实践高地,用优秀作品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看完《向日葵中队》后,金郊初中八年级的陈雨嘉深有感触地说:“电影让我感受到同学间的友爱互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拥抱世界,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在少儿歌谣征集推广的基础上,“童声里的中国”逐步向儿童戏剧、电影、广播剧、动漫等多元化艺术领域发展,帮助少年儿童进行价值筛选和价值引领,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先后创作推出《田梦儿》《向日葵中队》《爷爷的螺号》等一批优秀少儿文艺精品,展现了当代少年的勤学创新、励志自强、向真向善等优秀品质,不少作品荣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文华大奖等省内重要奖项。儿童剧《田梦儿》在全省中小学校巡演775场,观演人次70余万。在茅山革命老区巡演时,甚至有等待观看演出的他校学生提前候在必经的山路上,欢迎小演员们的到来。
一次,儿童剧《青铜葵花》在五窑小学演出,演到奶奶去世的情节时,一个一年级的小女生突然号啕大哭,怎么也止不住,演出为此一度中断。后来才知道,这个情节让她想起了对自己非常好的已经去世的奶奶。
艺术的魅力应该就在于此吧。总会有一个场面、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延伸,就与孩子们产生深深的共鸣,让他们笑,让他们哭,让他们感动,给他们鼓舞。
通州区“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副主任邱永康说,“童声里的中国”通过艺术的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确实,十多年来,通州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好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通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县区起步 走向世界
首届“童声里的中国”“唱响荣辱观”主题活动征集作品1.23万件,只是十一届的十分之一。但这17年间,“童声里的中国”歌谣创作推广活动如花枝逐年蔓延,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创作者参与,先后共征集作品40多万件,评选2000余件作品推广。
这背后是“童声里的中国”迎合了少年儿童与时代的需求,也是其深化美育内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作品质量的生命力。
酒再香也怕巷子深。通州加快“走出去”步伐,建立乡村学校“童声书屋”,举办传唱展评活动、优秀作品分享会,每届获奖歌谣作品集免费赠送给全国各省(区、市)图书馆及全省中小学校。与此同时,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纯美文学进校园活动4000余场,受益近400万人次,“童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耳边唱响,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童生”。“童声里的中国”正走出通州,走向全国。
2023年2月,金沙小学五(2)雷锋中队队员代表远赴辽宁抚顺,追“锋”逐梦。寻访中,雷锋战友乔安山勉励孩子们“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做新时代的小雷锋!”并赠送了《童心向党》一书,这是他特地购买用作在各地宣讲雷锋精神时赠送给听众的。巧合的是,这是一本“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千里之隔,两代“雷锋”因雷锋结缘,因“童声里的中国”续缘。
今年4月6日,“童声里的中国”正式启动海外推广活动,用音符搭建起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桥梁。7月4日,“童声里的中国”走进马来西亚交流活动暨“百所华校云牵手”集中签约仪式在通州举行,9所南通学校与马来西亚、德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的9所华校正式缔结友好学校。“我们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创作去学习、去感受中国文化。”西班牙马德里哆来咪文化艺术学校校长翁佳艺说,“我们会充分利用‘童声里的中国’这个平台,向更多的海外朋友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朗朗上口的童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稚嫩甜美的童声愉悦身心、荡涤心灵。今年,通州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童声里的中国”活动常态、优质、高效开展,同时追加预算40万元,专项用于其海外推广交流活动。
让我们期待,中国在“童声”中唱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