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我区在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实践等方面形成的“减污降碳、水质提升、臭氧治理、信访调解”等好的经验做法受到表扬。
我区率先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在对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等基础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源头防控+协同治理+提升碳汇”三大基本路径,结合区域能源、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规划,提出具有通州特色的“3+5+2”推进构想,即3个源头转型升级计划、5个减污降碳深度整治计划、2个生态治污融合计划,推动相关配套措施落地,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具象化。
结合区域特点,我区创新性实施“123工程”,即一套方案引领,开展“溯源整治”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岸上、水里双向共治,推进水产养殖场生态治理,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健全三项制度,借力考核制度,完善补偿机制,用好水质预警通报机制。15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及优Ⅲ率双100%,3个断面达到Ⅱ类水质,全年水质污染指数同比改善4.43个百分点,汛期改善13.09个百分点。
我区坚持“五个导向”,力求攻克臭氧症结。一是目标导向,筛选两苯两烯企业21家,明确63吨减排降量目标;二是问题导向,排查涉气污染工段,从“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落实整改措施;三是责任导向,集中约谈,企业签订承诺书,认领减排任务;四是工作导向,围绕提升废气处理设施去除率,帮扶企业建设污染因子匹配度高的处理设施;五是结果导向,结合视频监控、在线监控、用电监控,实现线上管控措施落实监督。攻坚月实现减排量达69.92吨,臭氧浓度下降1微克/立方米。
此外,我区充分挖掘四级网格作用,创新建立村居环境信访调解工作室。指导组织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和法律工作者等乡贤能人担任调解员,受理群众环境信访诉求,做好举报人沟通解释工作,将环境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目前,环境信访乡贤调解室已覆盖全区各镇街30个村居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