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齐“家”有道 用“心”为上

发布日期:2023-07-05 作者:丁晓峰 李春春 樊希萌 阅读:927

齐“家”有道 用“心”为上

​——解密徐庄村的“幸福密码”(下)



徐庄村家和连心廊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广袤的乡村蕴含着基层治理的大智慧。

兴仁镇徐庄村是通州的老典型,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块全国性“金字招牌”。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常去徐庄村的外村人总能看到村里的新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就是徐庄村的“幸福密码”。

“农村遍地是黄金,看你用心不用心。”徐庄村党总支书记徐志盘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放在心上。作为徐庄村的“大家长”,多年来,他带领村委会“一班人”把“家和”文化理念贯穿于基层治理当中,从高嗓门到唠家常,从拍桌子到拍肩膀,用工作作风的转变换得工作难题的破局,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效换得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讲方法 “1234”农村显身手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徐志盘粗粗算了下,涉及村一级的各类事务有170项以上。如何干好?工作方法很重要。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摸索,徐志盘总结出了“一情二步三勤四不”工作法,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情,就是共情,在工作中转换角色,从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二步,就是“在群众需求中起步,在群众满意中进步”;三勤,就是腿勤、嘴勤、手勤,用勤奋换人情来融解矛盾;“四不”,就是到老百姓家里不许开汽车、不许带水杯、不许玩手机、女同志不许化妆穿高跟鞋挎小包。

前两天,天气预报未来将出现强降雨天气,村干部们骑上电动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开展巡查,排查安全隐患,提醒村民们做好防范应对,叮嘱一旦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村里。

在“1234”工作法的指导下,在徐庄村天天可以看到骑着电动车走村入户的村干部;家里有什么矛盾问题,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以联系村干部;心里有什么想法诉求都可以和村干部唠唠……

“老李,你家的排水沟修好没?”6月13日,徐志盘和村干部吴春华、陈伯泽来到4组的李桂林家中。前几日,李桂林向村里反映,自家排水沟堵塞了,这事儿村干部们一直放在了心上。“我反映问题的第二天,村里就帮我联系了维修人员上门,很快就修好了。”说到对自家村干部的看法,李桂林连连竖起大拇指,“不像干部,像朋友,像家人。”

敢创新 基层治理难点得破局

拆迁可以说是基层工作的一大难题。可你能想象吗?在徐庄村,4个村民小组、59户村民,共计2.2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从宣传、签订《拆迁合同》到进场开拆,仅用了3天时间。

这就是徐庄村的“本事”。

去年,兴仁北沿江铁路(通州段)项目工程涉及徐庄村59户村民家庭。面对拆迁难题,徐庄村村干部们却不急不慌。

他们第一时间召开拆迁动员会,跟村民说清说透拆迁政策,并做了大公告牌,务求人人心中有数。

更多的工作在会后。结合群众的生活习惯,村干部组成小分队,傍晚5点左右进组入户,挨家挨户“开小会”。

“把村民召集到村委会签合同,往往群众没有积极性,即使人来了,往往几家一凑,越说越激动,拍桌子的都有。所以我们就改成直接去农户家中,宣传解读政策,根据我的经验,选择傍晚5点左右效率最高。”除此之外,细心的徐志盘还想到了更多好办法。

先从被征迁户的子女们入手,得到他们的同意后再让子女们说服自家的老人;只要有农户签订了合同,就放鞭炮烟花庆祝;在拆房前,邀请专业摄影为拆迁村民免费拍摄全家福照片——“我和老宅合个影”,营造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搬迁氛围。

过年前,徐庄村还特别举办了“徐庄永远是你家”主题活动,向59户拆迁家庭发出《慰问信》、赠送新春礼包。村民蒋玉栋收到礼包时激动地说,“我们放弃小家,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生活上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不便,但我们都有信心生活会越来越好。”

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的关键是体制创新。徐庄村打破固有思维,立足群众需求大胆创新,精细化引导和服务群众,破解乡村治理老大难问题,用看得见的实效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大操大办的婚丧嫁娶“人情礼”让不少村民不堪重负。为此,徐庄村修订了《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徐志盘介绍:“比如我们提倡厚养薄葬,凡丧事一次性办结束的,村里一次性补贴1800元,百姓得到了实惠,亲朋好友们也减轻了负担。”这些村规民约的修改,助力了乡风文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带团队 振兴路上肩并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徐庄村,这个人不仅是作为领头雁的好支书,也是每一个与之肩并肩的党员干部。

徐庄村共有9名村干部、107名党员,大家有分有合、互相配合,形成了聚焦群众、干部团结的良好干事氛围,打开了基层治理“平时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工作雷厉风行、中心工作落实到位”的生动局面。

6月13日,徐志盘带着相关条线的村干部前往南通剑桥输送设备有限公司了解企业需求。公司董事长黄翔表示,在徐庄工业园12年多,“村里的服务非常到位,有什么需求他们会及时帮助解决,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生产。”

徐庄村内共有50余家企业。以前企业提出一个困难,村干部点对点解决往往难度很大。为彻底解决企业问题,徐志盘会带着村干部们一起,联合人大代表走进企业,亮明身份,收集企业家们的诉求。

从一个人抓转为一群人干,徐志盘务实创新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徐铭哲是市纪委监委派驻徐庄村的“第一书记”,年纪轻轻的她把高跟鞋换成了平底鞋,“这样来往村里处理事情方便。”

吴春华是徐庄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与徐志盘搭档几十年,保管村印章的他得到了大家的绝对信任,“大家的信任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陈伯泽是负责安全的村干部,作为网格员,他在日常巡查时总会积极调解邻里纠纷,“跟着徐书记为大家排忧解难,我也学到很多调解的技巧。”

徐志盘说:“我们村干部相处中,我发现他们都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少点斤斤计较,多点配合补位,只要村干部团结一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今年,徐庄村又有了新想法——“四提升三变”。徐志盘介绍:“我们通过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村级经营收入,做到变外力为内驱、变突击为长效、变点为全村域,持续提升老百姓幸福感。”

记者丁晓峰 李春春 樊希萌

摄影卑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