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镇卫生院就诊能有大医院医生来帮忙诊断,不用费劲往市区跑了。”川姜镇川南村83岁村民周亚石感慨道。上月21日,他58岁的儿子周善荣突发肺炎,得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生的及时医治,一周后康复出院。
这一幕发生在川姜镇卫生院。周善荣能足不出镇就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得益于2020年7月该院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签署的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成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家纺城分院,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派管理、医疗团队参与医院管理和开展医疗服务。双方通过多维融合、同质运营,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既带动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又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该模式实施以来,川姜镇卫生院运营管理规范了,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了,患者获得感增强了,小医院实现了大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断筑牢,百姓在家门口就诊更安心。
去年12月,通大附院派留美博士王勇到川姜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作为一名眼科专家,最近王勇忙着筹划开设眼科。“目前正在购置相关设备,准备6月份眼科门诊正式开诊。我们将着力把眼科打造成特色科室,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通大附院同质化的眼科专业化服务。”王勇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自开展合作以来,通大附院先后派出多个专科的医护专家,通过带教、业务培训、特色专科共建等技术“传帮带”,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先后组织大型义诊12场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定期深入基层开展“送医下乡、送药上门”活动,让老百姓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及用药指导,实现慢性疾病的规范化全程管理。今年,由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等多科5名专家组成的首批专家团队常驻医院,常态化开展门诊、病房和带教培训工作。
川姜镇卫生院院长沙震宇表示,医院将以医联体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打通与通大附院人才流动、双向转诊、远程医疗“三条通道”。通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