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是人们评价某个人道德高尚最朴素的用词。身边人都习惯称他为“好人”王平。
自1986年退伍回乡后,王平已参与志愿服务28000多个小时,省吃俭用资助260多位帮扶对象,累计捐款68.6万余元。
三十余载日复一日的坚持,王平先后获得南通市优秀志愿者、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学雷锋100优秀志愿者、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
“我从小就不舍得看人吃苦。”王平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我要像雷锋一样,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精神是什么?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每一次闪烁的为人民服务的朴素情感。“好人”王平在弘扬雷锋精神之中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志愿服务不停歇
早上8点不到,江海志愿者王平出现在区实验幼儿园的门口,弯腰、抱孩子下车、轻轻放下,家长们亲切地称他“抱抱叔”,孩子们见他会喊“抱抱爷”。
“这里是闹市区,家长停车很容易造成堵车。”王平告诉记者,2011年9月1日,他路过时看到交警忙不过来,二话没说就帮助家长接抱孩子。这一抱就是12年。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30多年来,王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他是敬老院老人们的“孝儿子”,是幼儿园门口孩子们的“抱抱爷”,是贫困学子的“好心叔”。
一次,王平听说虹南公寓18号楼有一对八旬老人给社区打来求助电话,希望提供帮助。当天下午,王平就带上慰问品来到老人家里。从此,他便成为老人家的常客,经常给二老送来生活用品及蔬菜、瓜果等。日久生情,老人干脆认王平为“干儿子”。
抗疫不却步
2020年初,“通州青年”微信公众号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要求年龄在18~40周岁之间。55岁的王平没有气馁,他提交报名申请时在留言栏里写道:疫情面前党员不上谁上?我是党员我先上。
通州团区委看到了他的申请,破例收下这位叔叔辈志愿者,并任命他为抗疫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兴仁分队队长,承担兴仁高速出口检查防疫任务,前后16天,抗疫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兴仁分队18人没有一人掉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王平从不却步。疫情暴发后他主动联系通州区红十字会,成为通州向武汉捐款的第一人。
抗疫期间,他主动找到虹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肖,建议社区尽快组织“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虹南社区成为通州区“党员进社区”首家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的社区,王平带头领取宣传单,戴上口罩,天天走到小区出入口发放,社区百姓纷纷夸赞:“‘王好人’真是好样的!”
退伍不褪色
逢年过节,王平都会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等群体,向他们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王平自己也是退役军人,他对部队、战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6年前,他从部队一回来就帮助缺乏劳动力的现役军人及老复退军人进行田间管理和助种助收。后来每年总要去到他们家,看望老战友。
东社镇、石港镇有3位退役军人的存款只要一到期,都请王平到银行办理转存手续,多少年来一直如此。春节后,王平分别到3位老军人家中取了存折,在银行办理好相关手续,老人们连连感谢王平,叮嘱他经常来坐坐聊聊。
虹南公寓有位退伍军人患病多年,是社区的重点照顾对象。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主要精力都忙于防疫,便请王平帮助照顾这位退伍军人,他便热情接下任务,春节带慰问品前去看望。
从部队回到地方后的30多年来,王平退伍不褪色,心中始终燃烧着“为人民服务”的激情,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当兵时铸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