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科普工作百花齐放赋能美好生活

发布日期:2023-02-02 作者:徐艳梅 阅读:906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决定》,我区榜上有名,为南通市唯一。

秉承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崇尚科学、务实求真的遗风,通州把科学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始终坚持全社会“种”科学,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普惠百万群众,赋能美好生活。

通州科普根深,早在2004年就建成江苏省科普示范市。如何在新形势下打造高质量“科普通州”?我区认真总结成功创建经验,不断强化科普工作组织力度,全面加速“领导、措施、经费、网络”驱动,护航“硬科普”稳健笃行。2016~2020年,共争取5000多万元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全区现有14个镇(街)科协、233个村(居)科协、66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注册科普志愿者1.7万余人,科普网络全面覆盖。

这些天,刘桥镇科协秘书长黄小兵的心思全都在元宵节前后要举办的科普灯谜竞猜、楹联展示活动上。“春节前就在筹备了,这个活动我们已连续开展了20多年,创作了大量朗朗上口的科普楹联、灯谜,既丰富了群众性文化生活,又普及了科学知识。”黄小兵介绍,2015年,通州成功承办全国科普日江苏省主会场科普灯谜楹联专场,受到中国科协、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充分肯定。

楹联科普只是通州百花齐放的科普园中的一朵奇葩。在科学与生活不断融合的今天,我区创新“+科普”模式,将科普与地域文化、群众文艺、活动竞赛、文明实践、教育工作、乡村振兴、人才聚集等紧密结合,精心打造了“科普通剧”“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活动”“科普惠民镇村行”“院士专家通州行”等文化、社会、惠民、智库科普品牌,先后组织400多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活动、500多场次科普惠民系列活动,培训农民23万余人次,百名院士、专家深入通州百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达成合作意向项目40多个,全区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科普信息化”“科普志愿服务”等工作走在南通乃至全省前列。

近日,东社镇开心田园生态农场的科普展示厅内,负责人孙春梅正在整理科普资料。她介绍,农场将生产与科普相结合,精心设计了科普体验课程,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农耕文化科普活动,受益学生2000余人次。作为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孙春梅刚刚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说:“我们将继续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科普宣传阵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传播给广大农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科普是一种社会教育、公益事业,像孙春梅这样的科普带头人在我区数不胜数。我区将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科技型企业家等纳入区、镇、村三级科协班子,发挥“四长”科普引领作用,强化“党建带科建、科建促党建”,给基层科协强筋壮骨。2019年,我区召开会议表彰了30名优秀“四长”。同年,在江苏省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4+1”工作推进会上,我区作《上挂下派,多元整合,示范带动》的经验介绍,该经验入选中国科协组编的《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典型案例汇编》,在全国推介。

在政府引导、典型示范、“领头羊”的带动下,我区聚力科普“盆景”培育,目前,全区所有科普馆和基地免费正常开放,已建设完善了15类500多个区级科普示范点,共培育两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个省级科普示范镇(街道)、8个省级科普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青少年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9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成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18个。2007年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市;2008年建成全省唯一的全国优秀科普活动站;2011~2015年度、2016~2020年度又接续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施骁毅表示,通州区将持续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化全域科普优势,进一步提升“科普通州”整体水平,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注入更多科创元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