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新华社《江苏文化名片》栏目组一行在我区南山寺取景拍摄,将镜头对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展现传统古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江苏文化名片》系列微纪录片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江苏中心制作,运用微视频以小见大记录水韵江苏的自然灵秀、文脉江苏的悠远绵长,着力向世界展示苏韵苏美,讲好有江苏元素的中国故事,让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江苏魅力和中国魅力绽放国际舞台。目前已制作推出《昆曲》《淮扬美食》《惠山泥人》《苏州园林》《湿地的力量》《蓝白之作》等八个篇章。
2021年,《江苏文化名片》首次走进南通通州,摄制了《蓝白之作》微纪录片,展现蓝印花布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的特有风貌。本次《江苏文化名片》再度来到通州,聚焦古琴艺术,拍摄一期《古琴艺术》微纪录片。“通州的自然氛围很适合像古琴这样古色古韵的艺术门类来这里生根发芽。”《江苏文化名片》主创团队制片倪黄珺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王永昌老师经常来通州采风,他认为通州给予了他古琴方面的灵感和收获,所以我们也带着好奇来这边进行一番探访和摄制。”
据悉,本次《古琴艺术》篇章的拍摄共用时3天,栏目组分别前往海门区江海文化博物馆、通州区南山寺、南通梅庵琴社等地取景,将于元旦前后在新华社中英文客户端、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NewChi⁃na”脸书、推特等传播渠道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