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擦亮“通天下,州如画”文旅品牌

发布日期:2022-10-12 作者:沈慧 卑多敏​ 阅读:1416


南通洲际绿博园

9月23日下午,通州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通州文旅这十年——喜迎二十大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文旅这十年发展取得的成就。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文旅系统认真践行文旅惠民的崇高使命,砥砺奋进,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方面脚踏实地走出了通州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十年来,通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目前,全区拥有区图书馆、区文化馆86号文化会客厅、忠孝博物馆、兴仁镇综合文化站、先锋街道周圩村农家书屋等5家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平潮镇综合文化站、川姜镇综合文化站以及石港镇睹史院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3家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今年7月,2022年度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公布,区图书馆榜上有名。于2016年投入使用的区图书馆总面积8812平方米,设有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3D图文体验室、视障阅览室、亲子活动中心等服务阵地。“我们购书经费从最早的每年3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服务人次也从每年2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128万。”区图书馆馆长王彦芳说。

一直以来,全区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区级层面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各镇(街道)建有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广场,所有村居都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和互联互通,文化阵地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同时,依托“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通州之夜”广场文艺晚会等品牌惠民活动,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带动镇、村文化惠民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我区现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8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完好率达100%。2021年,我区投入1500万元对张謇通州历史遗存进行修缮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张氏宗祠整体修缮一新,张公祠完成文物本体修缮,有望年底前向公众开放。

文旅多领域融合  全过程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推动文化和旅游在多个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现相互赋能、互促共进,基本形成科普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等综合发展格局。

2021年,南山湖水街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南山湖水街总投资10亿元,占地91.8亩,于2020年1月12日正式对外营业,是集餐饮服务、儿童体验、精品酒店等于一体的滨水生态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自开业以来,每年客流量超过300万。我们的大数据平台可以非常精准地体现出消费客群的年龄、停留时间等,这为我们的业态布局和内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南通三江集团常务副总裁振宇说。

十年来,通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旅游的新期待,紧抓旅游业蓬勃发展契机,聚力高质量发展,坚持顶层规划,突出项目引领,注重品牌创建,创新宣传推广,旅游业态和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全域旅游的体系基本形成,“通天下、州如画”的品牌效应逐步放大,通州旅游业已经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12年,位于先锋街道的南通洲际绿博园开始建设,2016年开园营业,占地32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年均接待游客80万人次。园区集植物展示、科普教育、生态休闲、餐饮娱乐、旅游购物等于一体,形成了“花、草、林、鸟”的绿色生态环境。“这里面绿植很多,空气很好,我有空就会带着家人或朋友一起来游玩。”游客魏丽萍说。

如今,洲际绿博园、途居开沙岛房车露营地、南山湖水街、鲜花小镇等一批投资大、创意新、主题鲜明、影响力强的重大文旅项目在通州“落地开花”,为全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投资10多亿元的全市重点旅游项目——洲际梦幻岛也将很快与广大市民见面。

截至目前,全区已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1家、省级工业旅游区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和全国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家。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64家,拥有省级文化科技示范园区、南通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各1个,创成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家。

立足地方特色全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这十年,我区立足地方特色,坚持创新传承。根据时代需求,对国家级非遗——童子戏进行艺术再创造,让传统地方戏曲焕发生机,打造出十多个文艺精品。大型通剧《瓦匠女人》先后入选江苏省地方戏曲基层院团优秀现代戏交流展演、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展演、文旅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获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型通剧《范老爷判婚》入选省文旅厅主办的“江苏省基层文艺单位优秀剧目展演”等。

同时,区文广旅局积极发挥我区作为“省小品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的特色文化优势,坚持正确导向,抓内涵、提品质,艺术精品生产硕果累累。小品《审舅舅》先后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省“五星工程奖”金奖,三次参加央视录播;小戏《瞧这两亲家》获“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银奖;小品《二嫂争地》《二嫂争媳》《村支书的星期天》等一批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不仅登上了央视舞台,也成为“文化进万家”百姓热评的好节目。

“我们通过积极举办研习沙龙和采风活动、搭建全国全省展演展示平台,为优秀后备人才提供培训研修、参赛锻炼的机会。”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吴兴林说。目前,全区拥有高级职称专业编、导、演人员18人,中级职称专业演员19人,省“紫金文化优青”3人,10位同志被吸纳为各协会国家级会员,成熟型人才、成长型人才同台共舞,构建了人才培养梯队。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宏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