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就学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痛点难点。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组织了一帮有初心、爱心、耐心的党员骨干,组建了“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用专业的精神和技能为特殊儿童引路、筑梦。
黄晨旭同学是一名癫痫患者,由于经常发病,只能待在家里。经过“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的教导和康复治疗,如今的他已经是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三年级的学生了。“原来他五个字的句子也连不起来,徐老师一个一个字慢慢教他连,现在开始跟我们交流了,我们很满意。”黄晨旭奶奶蒋荣云说。
送教上门,这源于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2015年就实施的“拓梦”行动。当时,学校党支部了解到全区有几十名特殊儿童因身体和家庭条件等多重因素不能到校学习,发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倡议,组建“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团队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了全区各个镇村,摸清不能就学的特殊孩子人数,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开发了“学科+生活、教育+康复”的个别化课程,让这些孩子在家里也能接受特殊教育,在自理、运动、感知、语言、交往等方面获得提升。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对于特殊儿童,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和耐心。一次送教中,老师发现一名叫徐亮的孩子体格过胖。在正确引导其饮食的同时,老师还鼓励他多做运动。没想到无心插柳,徐亮因为力气大,在铅球运动上展现出了很大优势。“刚开始送教的时候,徐亮很内向,不怎么理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送教,他被我们的真诚打动,盼着我们去,后来我们发现送教已不能满足他的学习需求,就将他转衔到学校里来学习。2017年,在江苏省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还获得了铅球项目冠军。”区特殊教育学校党员教师吴爱琴说。
为满足重残儿童就近接受教育与康复的需求,学校党支部还联合多方力量,打造“同心圆”送教模式。“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为内圆,负责最初的启蒙教育,特教学校为中圆,为有一定能力的孩子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技能培养,而普通学校则是外圆,将一些生活和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输送到普通学校就读。王博文就是其中的一个。区特殊教育学校党员教师葛明丽表示,“2016年,我们排查发现了王博文,就决定送教上门,后来逐渐发现他不仅好学,学习能力也很强,为此,学校购进了远程送教设备,增加教学的频次和内容。当时他舔屏学习的事迹还被全国媒体报道了。”
随着王博文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学校多方协调,他加入了普通学校学生队伍,通过直播与课堂中的同学同步学习。以王博文为个案的送教活动也连续受到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高度关注,并积极倡导推广通州特校“行走之光”的教学经验。2021通州特校党支部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7年来,‘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行走上万公里,为百余名学生送教上门,其中30余名学生转衔特教学校或者普校。每次看到他们眼里散发出自信、希望的光芒,我们都感到由衷的欣慰与骄傲,也成为我们坚持送教上门的动力。我们将通过完善信息体系、送教课程、拓展场域等方法,让每个特殊孩子得到最适宜的教育。”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陆灵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