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梅花”过境,各地各部门迅速应对

发布日期:2022-09-16 作者:樊希萌 沈维维 赵建明 阅读:1037

东社镇镇村干部、志愿者积极行动,查看破损农路、修缮建筑围挡、扶正路边庄稼、了解大棚受灾情况等,全力以赴服务好群众。

台风过后,十总镇组织人员清理路面,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西亭镇各村(社区)网格员、村干部、志愿者奔走一线开展助困工作,同时利用大喇叭加强宣传,告知群众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9月15日,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由南向北偏西穿过南通,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受其外围影响,9月14日20时~15日08时,通州普降大雨局部暴雨,最大降水量为61.8毫米,极大风普遍7~8级,最大9级。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区各地各部门纷纷启动应急机制,尽快消除台风过境对通州的影响。

9月15日清晨6点多,区住建局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城区第二集贸市场附近有一棵胸径约28cm的树木倒伏,影响周边居民出行。园林工人迅速出动,由于树木较大无法进行人工移位,工人们先剪断树枝,随后使用吊车将其移除。

据统计,区园林中心此次累计出动抢险救援人员110余人、巡逻车辆18辆、救援车辆20辆,发现倒树145棵、183处断枝,目前断枝已全部处理完毕,倒树全部移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待天好后重新种植。

市政应急防范、建筑施工停工疏散、住宅房屋安全、水气供应保障……为切实做好此次台风防御工作,区住建系统从早从严积极部署,充分做好险情、灾情应对准备,所有应急抢险人员、机械、物资等按预案部署到位,各科室负责人全时在岗在位,系统人员确保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在南通进鲜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1550亩倒伏了大约100亩。“农作物存在部分倒伏,还好快进入收割采摘期,后续积极补救,损失应该不算太大。”该公司负责人李双艳介绍。

据区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9月15日下午四点半,台风“梅花”已造成我区农业受灾面积3900亩,直接经济损失约337万元。其中包括玉米和水稻倒伏、大棚等农业设施损毁、部分低洼地有积水等。

灾情发生后,区农业农村局立即派出农业专家和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一道赶赴受灾严重的种植基地,了解受灾情况,及时指导生产自救。“我们将根据灾情制订农业生产恢复方案,协助种植户做好疏浚修复受淹农田和设施,做好生产资料调剂和调运。同时,加强与保险机构协调,督促对参保农民尽快定损理赔,尽量减少种植户的经济损失。”区作栽站站长吴永军表示。

在东社镇东平村的蔬菜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将积水严重的大棚薄膜划开,减少大棚的承重压力,防止大棚二次损坏。东平村第一书记邓迎春告诉记者:“大棚受灾面积大概400亩,玉米、大豆等露天农作物受灾100多亩。”目前,区农业农村部门及保险公司正在现场定损,指导灾后抢险工作。

二甲镇坨墩村农户闫爱春家有23个大棚,受台风“梅花”影响,14日晚,有两个大棚棚顶钢架被吹变形。“现在受灾不太严重,就两个棚子损失比较大一点,其他的还好。”闫爱春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去年的台风中,二甲镇坨墩村是全区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大棚户受灾影响有1000亩,占全村大棚种植面积的80%。今年,二甲镇在台风“梅花”来临之前就及时通知大棚户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并制订了多个应对台风的相关预案。“我们村里前期第一时间就通知大棚户对大棚进行加固,排查了危房并转移人员。15日早晨迅速组织村干部去村里的每条道路、每个农户家里查看,跟去年台风相比受灾影响特别小。”坨墩村党总支书记戴松华说。

二甲镇将继续组织各村做好灾后排查、农田水系疏通、生产生活恢复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