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约两万名建筑工人烈日迎烤坚守一线保进度

发布日期:2022-07-27 作者:樊希萌 阅读:1025


通州是建筑之乡,建筑工人的不易无须赘述。即使进入“三伏天”,路过工地的市民朋友也能看到,平地而起的建筑依旧日日新。据统计,目前我区在建工地共有115个,约两万名建筑工人正坚守一线,不畏酷暑,挥汗如雨,只为保进度促发展(见上图,樊希萌 摄)。

位于城区的万科常春藤楼盘项目一批次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已进入钢筋绑扎阶段,该工地有近300名建筑工人错峰施工。按照相关通知部署,工地根据气温灵活调整作业时间。记者采访当天最高温34℃,施工时间为清晨5点至上午10点,下午4点至晚上8点,采取“两头做、歇中间”避开高温时段。

建筑工地上有很多工种,有室内室外、有高空地面,作业环境不同,待遇也不一样。钢筋工黄风平告诉记者,自己脖子上的毛巾一天下来就没有干过,“做力所能及的事,累了就回去休息会儿。既然选择干这一行,就好好干。”何定海是架子工,属于室外作业,已经被晒得黢黑:“我是贵州人,和几个老乡一起,干建筑已经有15个年头,夏天最难熬。”

高温天气下,工地工人的作业安全成为关注点。为扎实做好高温时段安全生产工作,我区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加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宿舍、淋浴间、食堂等临时设施要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及时提供防暑降温食品和药物。工地安装工宋亚东告诉记者,项目部的防暑工作做得挺到位:“每天干活一身汗,下班能洗个热水澡,宿舍里也配备了空调,可以好好休息。”

从住房保障到项目建设,从民生到经济,建筑业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黏合,一名名建筑工人用双手为通州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是建筑之乡的应有之举。区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站副站长徐畅畅介绍,目前我区正在广泛开展对建筑务工人员的“三送”活动,“向一线职工送清凉、送安全、送法律,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切实维护职工的健康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