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抢抓晴天做好桑疫病防治工作

发布日期:2022-07-13 阅读:1583

桑树细菌性疫病又称细菌性黑枯病、缩叶型细菌病、断柄型细菌病、烂头病等,为传染性病害,主要危害新梢和嫩叶。病叶初期呈现点状不规则的油渍状病斑,叶片褪绿发黄,叶片扭曲变形或卷缩,或腐烂、断柄脱落,顶芽枯萎,呈现烂头状,新梢发病轻时,腋芽可萌发生长为新梢,导致侧枝丛生,枝条上部一般有黑褐色线状病斑,发病严重时变黑、掉落,导致减产。春季大多发生缩叶型细菌病,夏秋季黑枯型、断柄型细菌病发生危害较重,为我区桑园主要的病害之一。今年春期发病率也较去年同期高,做好桑疫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发病主要原因及传播途径

病菌在桑树枝条、冬芽活组织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腐残枝上越冬。翌春病原细菌大量繁殖,侵染新萌发的芽和叶,造成芽叶发病,成为早春初侵染源。湿度适宜时病部溢出菌脓,经风雨、昆虫、枝叶等接触后传染到嫩梢或嫩叶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进行再侵染。带病树苗、接穗进行远距离传播。高温多湿、暴风雨多的季节,气温骤升或虫害猖獗,伤口多时易发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发病重;桑园栽植密度过高,小环境郁闭,桑叶接触摩擦增多发病重。

二、当前可采取的防治方法

1.开挖好桑园田间沟系,降低地下水位。

2.桑园施肥应尽可能使用有机肥、复合肥,尤其应多施含镁复合肥。及时有效防治桑园害虫。

3.药物防治:抢抓晴天,使用兽药盐酸环丙沙星、盐酸恩诺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粉剂2~3g(蚕药盐酸环丙沙星胶囊,每粒有效成分含量0.1克,须用到20~30粒,蚕药盐酸环丙沙星水剂每支2ml,有效成分含量50mg,须用40~60支)兑水10kg,交替进行桑疫病防治,每隔7天左右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次。可结合桑园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

详情请关注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通州三农热线”。


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关注通州三农热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