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全时全覆盖 违法行为难遁形
“智能防控天网”助力长江禁捕
水域岸线长、环境复杂,监管能力跟不上,怎么办?偷捕者东躲西藏,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战”,怎么办?今年,我区启动长江禁捕信息化监管系统,非法捕捞“打游击”再也行不通了。
近日,在我区渔政执法监控中心,记者目睹了长江禁捕智慧监控系统后台的现场操作演示(见左图,沈维维摄)。区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周建忠指着大屏幕上显示的开沙岛东南角监控点告诉记者,这边地理位置偏远,岸线较长,偷捕垂钓者经常跟执法人员玩“躲猫猫”,执法工作非常吃力,自从有了这个“天眼系统”,非法捕捞垂钓等行为就“无处遁形”了。“无死角开展监控之后,能随时发现嫌疑人员,当即通知一线执法人员或者巡护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记者了解到,长江禁捕信息化监管项目主要加密补盲沿江岸线6个固定视频监控点位,设置6台监控设备和3台广播语音告警设备,同时整合公安、水利部门现有的49个视频监控点位,建成通州区长江禁捕信息化监管平台(指挥中心)。结合智能分析、平台管理、高空广播、传输系统,采用云台等智能感知设备在固定点位对重点水域进行全景监控。“一个是看监控水域有没有违规的嫌疑捕捞船只,还有就是监控岸线和码头有没有垂钓人员。结合执法人员和护渔员现场执法巡查,基本实现了‘人防+技防’的监控体制。”周建忠说,在科技的助力下,我区渔政监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长江通州段岸线及禁捕流域全长25.91公里,该智慧系统自今年年初运行以来,基本实现了长江通州段的全流域、无死角监控。截至目前,已通过智慧系统监控信息立案查处涉渔案件七起,劝阻制止10余名垂钓人员。“通过人防和技防监控体系的运作,我们对非法捕捞或者非法垂钓人员能做到露头就打,一经发现及时处置,对非法捕捞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对于促进长江资源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周建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