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石港镇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发布日期:2022-06-14 作者:李天舒 王震宇 阅读:775

日前,位于石港镇的恒生秸秆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车间内,轰鸣声不断,成堆的秸秆混以锯末、树皮等废弃物,经过破碎、粉碎、挤压、冷却、包装等工艺,最终制成了一包包生物质燃料。合作社负责人杨宜介绍:“这些生物质燃料具有热值高、燃烧充分、清洁环保等特点,是生物质发电厂上好的燃料,也将成为传统燃料煤的替代品,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恒生秸秆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正式投产,目前有厂房3500平方米,建成两条生产线,满负载情况下一天能产出50吨燃料。去年合作社共产出1万余吨燃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近年来,石港镇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秸秆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等措施,广开利用渠道,使废弃的秸秆变成了牲畜饲料和生物质燃料,秸秆成了推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财富”。

秸秆饲料化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对废弃的秸秆进行回收利用,加工成可以保存、营养价值高的奶牛饲料,既实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又带来了经济效益。

记者在南通丰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捆捆秸秆堆得像一座座小山,这些秸秆经过粉碎、打包变成了大大的“包裹”。经过40多天的发酵,它们将成为奶牛的“口粮”,实现变废为宝。公司负责人丁立明介绍,公司于去年年初成立,建成两条国内技术领先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秸秆日处理能力可达800至1000吨,全年产量在五万吨到七万吨之间。“我们每天能收秸秆1500吨左右,从离田到紧实打捆,基本上做到从田间到车间,当天的秸秆当天加工。”丁立明说。目前,公司在技术、供销方面与现代牧业、蒙牛乳业、宁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良好的产品销路。

据悉,今年夏季,石港镇小麦种植面积6万亩、油菜7000余亩。该镇坚持实行以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其他多种形式利用为辅的统筹推进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整合多方力量,不断探索更加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切实将‘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石港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务局负责人蔡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