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使命在肩。区人民法院发动全体干警“逆战”疫情,一方面组织干警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方面运用智慧法院成果推动工作不停摆,在抗疫与办案的征途上步履不停。
逆行而上,严防死守战疫“第一线”
疫情伊始,通州法院党组向全院干警发出“法徽闪耀护通州”的倡议,成立党员先锋队,先后派出209人次奔赴交通卡口、封控区、隔离点、流调中心等抗疫一线,助力全区防疫工作,努力守护通州百姓的“万家灯火”。
“您好,您从哪里来,要去哪里?请出示‘两码’及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在南通西高速卡口,王忠每天带领两名年轻干警,对来往车辆和人员逐一进行排查。
王忠是通州法院的老法官,今年已经59岁了。还有不到一年就退休的他主动请缨,第一批奔赴防疫最关键的高速卡口:“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实干担当!”
除了王忠这样忠诚担当的老法官,战“疫”一线也闪耀着青春的昂扬和力量。4月1日早上5点,天还没亮,由7名青年干警组成的先锋队就奔赴先锋街道疫情封控区支援,他们中最年轻的只有25岁,最年长的队长俞振权也只有35岁。
为孕妇开辟绿色通道、给老人送去救命药、帮忙搬运防疫物资……这支年轻的先锋队不仅用严守筑起坚实的防“疫”墙,也用为民情怀收获了群众的赞许。
还有最危险的隔离点也少不了法院人忙碌的身影:采集核酸、测量体温、配送三餐、疏导情绪、报送数据……在隔离点参加防疫工作的陆涯天在日记里记录下每天的工作和感悟,并给自己加油打气:“抗疫有我、不负青春!”
散作星火,筑牢家门口的“安全线”
为进一步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做好居民群众的服务保障工作,通州法院其余干警第一时间下沉社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他们或顶着烈日在核酸采样现场奔走、或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或帮助社区干部统计数据……散作星火的法院人,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汇聚成助力基层防疫、守护群众平安的光和热。
“我们登记采样码的志愿者已经忙了一上午了,你们谁能替换一下?”“我来吧!”在金新街道金霞社区核酸检测点,通州法院民一庭法官倪华站了出来,自告奋勇挑战“大白”的工作。
经过短短两分钟的培训,倪华便立马“上岗”,扫码、拍照、贴标签、撕检材袋……三个多小时的志愿服务,倪华没有一刻停歇。直到换班脱下防护服,倪华才发现衣服早已湿透,她却毫不犹豫地向社区干部又报名了第二天的志愿服务。
“请大家打开苏康码、行程码,准备好采样码或身份证。”“请排好队,保持两米间隔。”自我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以来,法院干警化身志愿者在采样现场维持秩序,耐心地教老人如何使用采样码,无论什么岗位、什么任务,干警们都像对待审判工作一样竭尽全力。“虽然没有冲锋一线,但也希望自己能为社区干部分担一点,能让群众更安心一点。”干警周蓉和父亲、丈夫并肩作战,每天准时出现在社区核酸采样现场。
云端发力,守护公平正义“不掉线”
“现在开庭!”4月7日下午,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在空荡荡的法庭敲响,通州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宗林通过支云庭审系统连线各方当事人,开庭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2021年6月26日17时40分许,被告王某驾驶小型轿车与过马路的行人即原告沈某发生碰撞,致原告受伤、车辆受损。当日,原告被送至医院救治,共花去医疗费8.2万余元。后交警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被告王某负主要责任,原告沈某负次要责任。双方就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陈宗林运用自身丰富的审判经验,在不影响各方当事人居家隔离的前提下,视频连线沟通,根据原告方的赔偿明细、被告保险公司的赔偿方案,从中调和,最终敲定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顺利化解了纠纷。
疫情不仅按下了生产生活的“暂停键”,通州法院也暂时停止了线下的审判执行工作。如何才能让公平正义始终“在线”?通州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变“群众跑”为“信息跑”,通过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云端庭审、线上执行,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审判工作两不误。
尽管疫情期间干警不能外出执行,但通过高效利用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的实体化运行成果,集约化、模块化开展执行作业,4月6日以来,通过线上查控系统共冻结、扣划215笔近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