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先锋街道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⑦
齐心协力 一鼓作气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区级机关干部下沉先锋街道抗疫综述
自本轮疫情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来自全区各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的341名党员干部火速集结,下沉先锋街道疫情防控一线,缓解当地人手不足的燃眉之急,与先锋人民并肩作战。他们深入封控区和管控区,从事核酸采样、流调溯源、消杀、巡查、民生保障等工作,彰显了机关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这是一个讲政治、顾大局的群体
讲政治、顾大局,是党和政府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一再出现,党徽闪耀在疫情防控一线。
4月7日凌晨,看到单位工作群里发出支援先锋街道的号召,融通集团的庄剑主动请缨。一到先锋,他就要求去最大的封控区,每天上下楼梯5000多级,持续6小时扫码、完成采样142管。
“中国好人”、区融媒体中心的王平也来了,他说,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此时不上何时上。他带上自己治疗胆囊炎的药,毫不犹豫地冲在了前头。
“父子档”区应急管理局的单晓琛、区住建局的单正泽,一个在花园村、一个在三圩头村,他们生动诠释了“上阵父子兵”。单正泽说,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自己明白了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性。
区民政局“出征”支援的7名同志都是部队转业干部,他们退役不褪色,充分展现了军人作风。高国荣的奶奶去世,不能回家尽孝,他朝着家的方向深深鞠躬,送别了自己的至亲。
56岁的朱峰面对24小时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毫不退缩,恪尽职守,对来往车辆“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由于吃饭不规律,多年的老胃病又犯了,他一声不吭,服两粒止痛片继续值守。他常说,我们共产党员,不讲条件没有怨言,只要需要,我就来战。
这是一个善创新、有能力的群体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工作,光有一腔热情还不够,还需要科学的知识、专业的能力。下沉的机关干部们一边苦练技能,一边创新举措,迅速熟悉、适应并优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到先锋,各部门先后召开内部会议,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强调做好内部管理、做好自我管理,不给基层添麻烦。为了方便统计各工作点位上的用餐人数,综合协调组范雪波制作出每日就餐人员二维码,实现精准保障;区农业农村局的陈巧云面对情绪焦躁、插队拥挤的群众,坚持原则,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劝说,保障了核酸采样的井然有序;临近退休的顾马新每次发放物资,都能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发放……
通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转运四人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联系隔离点,获取隔离点提供的清单,逐条核对信息,制订转运计划,安排转运车辆。
区住建局流调组工作人员针对特殊家庭、特殊情况开展心理安抚,对群众提出的困难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每天工作至凌晨,每天接打数百个电话,声音沙哑,仍坚守在岗位上。
这是一个能吃苦、能战斗的群体
下沉先锋一线的机关干部有的年近退休,有的初入职场,有的身患慢性病,有的家有老人孩子需照料……可是组织一召唤,他们纷纷克服自身困难,无怨无悔投入到紧张、辛劳的工作中。
区城管局的余伟民两年前曾突发脑梗,这次本不在支援名单里的他主动请缨,可到一线不久,他的父亲因病住院了,忠孝不能两全,他坚持不给组织添麻烦,坚守在抗疫一线;范瑞健上有患病的母亲,下有年幼的孩子,都需要照顾,但是他依旧赶赴“前线”。
区应急管理局的吉简雯带着扭伤的左脚,加入外围流动采样组,徒步、爬楼梯,半天下来,本就扭伤的左脚越来越肿胀,她依旧咬牙坚持。
郑泽平是来自区文广旅局的00后小伙子,一次,刚完成工作正在吃饭的他,听到有老人受伤出血,立马放下吃了一半的盒饭,换上隔离服去送药。他的口头禅是:“我年轻有劲,多干点没事。”
融通集团的樊曹阳主动让同组的医生和本地志愿者坐电动车,自己则快速步行到工作点,连续多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他出现了腹泻等不适情况,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吃了药继续投入工作中。
这些只是众多下沉机关干部的缩影,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的机关干部努力奋战在先锋疫情防控一线,用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和广大群众一起,从严从紧筑牢疫情防控网,守护一方平安。
记者手记:自4月7日区融媒体中心驻先锋街道报道组随同机关干部下沉先锋街道以来,和他们工作、吃住在一起,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触动人心的泪点不胜枚举。平时,他们只是你我身边的一名普通机关干部,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但在这里,我们从他们身上切实感受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让我们向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