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先锋街道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④
“只要能让群众更快出去‘透气’”
图为采样“三人组”上门进行核酸采样。
图为采样“三人组”累得瘫坐在地完成扫尾工作。
图为志愿者葛志祥穿着防护服,热得满脸通红。
封控区是抗疫一线最危险的地方。4月3日,先锋街道花园村10组、花园新村26号楼被确定为封控区。如今,那里的情况如何,群众的生活安排和情绪怎么样?4月11日,记者穿上防护服,跟随3名核酸采样员进入封控区进行探访。
根据天气预报,当天最高气温达到32℃。早上八点,按照严格的要求将防护服、口罩、帽子、面罩等穿戴齐整,记者就开始感觉到呼吸不那么顺畅。
从村部出发,步行不到十分钟,就是封控区。整个封控区只留有一个小门进出,并由民警24小时值守,所有封控区内群众不得随意走动,必须居家隔离。
这片封控区面积不大,共有58户共计155人,曾先后查出4例阳性,其中两例在管控人群中发现、两例在隔离人群中发现。穿行在乡间小路上,四周十分安静。
“大家准备一下,做核酸检测啦……”每天,医生陈敬东、社区干部张宏飞以及支援先锋街道抗疫工作的圆宏集团干部葛志祥组成的核酸采样“三人组”会上门逐户采集。刚开始由于情况不熟悉,每次核酸采样要花费4个小时,这段时间下来,整个采集过程已缩短至不到3个小时。
葛志祥于4月3日下沉到先锋街道,第二天就主动要求进入封控区,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刚开始很担心,但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我不冲在第一线,谁冲在第一线呢?看到这段时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控制,我们很欣慰。”
听到采样人员的呼唤,村民迅速走出家门,配合进行核酸采集工作。村民周年华、张志芬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刚实行封控时难免害怕,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情绪逐渐平稳下来,“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负责,服务很贴心,安排专人每天上门采集核酸,特别辛苦。”
上午十点半,室外的温度已经接近30℃,核酸采样员的体力一点点消耗,好在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群众都很配合。陈敬东笑着说:“其实,我体力一直不错,就是穿上防护服,再遇上高温,太闷热了。封控区实行核酸每日一检,我很庆幸这七八天坚持了下来,我也会继续坚持。”
花园村监委会主任张宏飞告诉记者,除了上午采集核酸,下午他还要和志愿者进入封控区,给村民配送生活物资,收集、清运垃圾等,每天在封控区要待上六七个小时。尽管张宏飞就是该村人,可疫情发生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自己闷一点、难受一点没关系,只要能让群众更快出去‘透气’。”
上午近11点,核酸采样工序全部完成,但还需要封管封箱。此时,三位采样人员的防护服早已湿透,累得瘫坐在地上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抗疫不仅需要信心、勇气、科学,更需要团结。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自由美好的生活一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