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通州区流调溯源联合指挥中心,请问您最近是否去过……”在通州区流调溯源联合指挥中心,电话问询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一项项数据、一条条信息在此汇集。
面对当前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区公安机关出动630名警力会同疾控、卫健等部门力量,混编成33个流调溯源工作小组,争分夺秒、昼夜不停开展流调溯源工作。他们上追源头、下拓密接,与病毒赛跑,全力跑出流调溯源“加速度”。
“在疫情防控中,一丁点的信息疏漏都可能导致疫情扩散与蔓延。”区公安局副局长葛伟峰说,工作组紧紧抓住24小时、48小时防控“黄金期”,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重塑相关人员活动轨迹、接触历史等,全流程摸排还原。
完成这些,工作组需要抽丝剥茧拼接汇总成千上万条碎片化信息,所有人马不停蹄、通宵达旦地开展电话查证、数据分析等工作。1小时上报轨迹信息,4小时内查清基本情况,所有数据当日必须见底,同步落实管控措施。“我们的行动必须快,晚一分钟可能就增加几十甚至上百名密接者。”葛伟峰说。
要快,也必须保证信息的“全、准、严”。“我们几乎全天候守着电脑、电话、笔记本,一天几百个电话打到脑子“嗡嗡”作响,有时为获取一条准确信息,我们甚至要核对几百条数据,电话沟通数十次。”刑警大队民警张晓鸽说。
为保证每个数据及时、精准,组员要每时每刻保持精力高度集中。4月4日凌晨3点多,图侦民警、辅警还在做视频数据模型,“视频分析要一帧一帧看视频,一分钟一分钟还原轨迹。”已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的他们双眼通红,神经一直紧绷。
除了在办公室夜以继日、成千上万次电话核查、数据分析,流调溯源工作还有说走就走的实地核查。某个阳性病例何时出门,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了哪个超市,当时超市里有哪些人员,和谁有过近距离接触,和谁擦肩而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间点都必须核实清楚。很多时候,流调组工作人员说走就走,去各个地方调取资料、发现疑点、查明情况、现场流调,即便是到离病毒更近的地方,他们也从不畏惧。
电话打到头疼脑热,嗓子说到红肿沙哑,盯着电脑双眼发涩流泪。咖啡、泡面、润喉糖、眼药水……在流调工作组人员的桌上、包里,这些东西常备。在这里,没有上下班,许多人吃住在专班;在这里,没有饭点,饿了就随便吃几口;在这里,大家几乎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有多少困难,这场仗我们必须打赢。”所有公安人心怀这一信念,拧成一股绳,战斗在抗“疫”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