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没有站在光里,她们身在黑夜,却带来了光!她们是上门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
4月2日晚上8点多,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戴柯柯拖着沉重的步伐在乡间道路上前行。她已经连续工作8个多小时,没有休息,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黑黢黢的夜幕里,唯有她身上的白色防护服、背着的黄色感染性废物垃圾袋在发光。身后的同伴莫名觉得心酸,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场景:孤独,却又坚定地前行。
这天上午,区人民医院接到临时任务:支援兴仁镇核酸检测。因为疫情,兴仁镇部分村居成为管控区,为避免群众聚集进行核酸检测而引起交叉感染,需要医务人员上门采样。区人民医院抽调了三个病区的13名护士前往三庙村,戴柯柯是其中之一。
中午11∶30,大家集结出发。13名护士被分成3组。由于村民居住分散的特性,护士们全靠两条腿挨家挨户上门。当天天气晴好,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护士们的衣服都湿透了。而到了晚上,又因为早晚温差大,衣服又凉冰冰地贴在身上。
一双脚要出发多少次才能停下?一双手要抬起多少次才能放下?晚上9点40分,三庙村最后一个样本采集完毕,又累又饿的姑娘们才脱掉防护服坐下来吃晚饭。“腿酸、腰酸”是戴柯柯和同事们共同的感受,两条腿瘫在地上一动也不想动,也动不了了,脸上防护口罩勒出的痕迹像是一道伤痕,又像是一枚勋章。
戴柯柯来自22病区肿瘤科,抽出6名护士后,科室里的70多个病人怎么办?留守人员顶上。主管护师葛云是退休返聘人员,她和年青人一样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因为忙累,满嘴溃疡了也没有休息;顾林玉、徐柯两人还在哺乳期,却从早到晚穿梭在病区一整天没能回去;朱美林、陈莉、龚璐早上参加静配中心的排班,晚上接着上大夜班,面对护士长的歉意,小姑娘们反而安慰护士长:“没事儿,我们身强力壮!”
3月30日、4月1日,接连的两轮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区人民医院分别派出500名医护人员,留在医院的则承担了每天1000多号次的门急诊和1100多位住院病人的全部诊疗工作。他们累吗?累的,持续工作让她们疲惫不堪。她们怕吗?怕的,不可知的风险不懂什么时候会降临。但她们依然一往无前,与疫情搏斗。一腔孤勇,只为踏平抗疫之路。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踏着星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明天,明天还将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