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刘桥镇:在文明“赶考路”上永不停步

发布日期:2022-02-23 作者:樊希萌 臧靓​ 阅读:2267

  日新月异的镇容村貌、畅通整洁的交通道路、文明有礼的人民群众,汇成刘桥镇的文明“底色”,印证着刘桥人的奋斗历程和幸福追求。

  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永不停歇的“长考”。刘桥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始终把这两项工作作为政治责任,一届接着一届干,锲而不舍抓提升。全镇人民群策群力,担当实干,促农村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文明情怀改变着刘桥。


  坚持以民为本  提升宜居水平

  文明城市的建设为了谁?以民为本是刘桥镇党委、政府贯穿始终的不变初心。

  走进安置小区秀水一期、二期,迎面就是景如其名的秀水园体育公园。绿茵足球场上热闹非凡,乒乓球台边围了不少观战的居民,位于健身步道尽头的器材区,不少老人边聊天边锻炼,一派悠闲惬意。说到这两年的变化,大家深有感触:“小区围墙建起来了,路面铺平了,环境整洁了,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近年来,刘桥镇不断提升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水平,努力提高镇区品质,构建宜居环境,一桩桩暖心的民生实事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去年,在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十二个专项提升行动中,刘桥镇广泛宣传动员,粉刷墙体楼道,清理堆积杂物,清除小广告,志愿者们不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让居民小区旧貌换新颜。


  坚持常态长效  攻克管理顽疾

  “以前路面被沿街摊位挤占,人车混行不安全,环境脏乱差。现在流动摊贩进了菜市场,停车位也划线了,大伙儿都很满意。”谈起去年实施的英雄辅镇整治提升工程,英雄村村民赞不绝口。去年,政府还出资新建了农贸市场,根治了马路市场顽疾,修缮了破损路面,带来看得见的改变。

  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要“面子”,更要“里子”。刘桥镇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各项工作的试金石,瞄准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老大难”问题,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因村制宜完善服务模式,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提高清扫机械化水平,新建垃圾分类宣传亭34个,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2019年以来,刘桥镇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9282座;全面推进“河长制”,疏浚河道140条56.23公里,打造样板河道34条(段),等级河道“以河养河”覆盖率达85%;持续拓展绿色空间,新增绿化造林896.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3.54%。


  坚持价值引领  涵养文明生机

  在刘桥镇银河法治广场,板鹞造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成了群众眼中的“打卡地”。“学校就在边上,每天等孩子放学的时候,我都会来这儿转转、看看。”家住刘桥社区的李先生常常和家人一起来广场遛弯,“跟孩子讲讲刘桥板鹞的来历,学习这些价值观背后蕴含的道理。”

  这些景观小品不仅提高了刘桥的“颜值”,还把文明的种子播撒进人们的心里。刘桥镇精心建设了一批景观小品,更新所有镇村主干道上板鹞造型的道旗,编印发放《文明刘桥》宣传手册1万多份,通过文艺会演、社会宣传、微信公众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细落实。

  刘桥镇还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好人广场、文化墙等阵地,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宣讲展示,形成众人行善的群体效应。大力培育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放飞文明传承非遗”等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全镇成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1个,实名注册志愿者3.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