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3万多老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对1万户散居农户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件件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系列惠民举措,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
12月16日上午,寒风凛冽,在城区大庆桥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工程代建单位现场负责人杨海华介绍:“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桥梁两侧引道道路基层施工,桥面附属设施也在同步实施。接下来实施沥青摊铺,确保实现本月底通车。”
道路桥梁改造项目是2021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其中大庆桥改造工程于今年9月底开工。截至目前,地下污水管道改造已全部完成,桥梁主体结构已贯通。
据了解,大庆桥位于城区大庆路,桥梁原长45米、宽8米,因主体结构缺陷,原桥已不具备正常使用条件,被评定为危桥。此次改造工程是在拆除老桥的基础上新建一座单跨20米的简支梁桥,并对桥梁两侧各约100米引道及路基进行改造,同步新建一根过河倒虹管,连通大庆桥东西两侧的污水管道。
安全生产无小事,项目施工方在紧抓工期的同时,严格把控质量关、安全关。“冬季施工要求比较高,如果气温过低,会影响项目质量,因此,我们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候或者适宜的时间段进行施工摊铺,摊铺时增加人员、机械,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每天派专人巡查,加强安全引导,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杨海华说。
今年以来,我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抓好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截至目前,10个项目中校园安全提升、三四级河道整治、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居家养老服务扩面、散居农户生活污水治理、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和医疗保障服务等7个项目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古沙小学建设、停车秩序管理、道路桥梁改造3个项目均已进入冲刺扫尾阶段。
“120吗?路边有人晕倒了,请赶紧过来……”12月16日上午八时许,接到市民求助电话,区人民医院的急救车仅用几分钟时间就赶到现场,做心电图、吸氧、量血压、开放静脉通道……一系列抢救措施全部在急救车上完成。
与此同时,利用5G+物联网技术,急救车上的抢救数据通过调度系统即时传送给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
今年,我区将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项目列为区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打造120急救与医院急诊、“五大中心”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该项目主要涉及区120急救指挥中心机房和调度系统的升级改造、采购和改造急救车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院前急救病例电子化等,通过急救资源的早期介入和快速化智能衔接,大大提高院内急救效率和质量。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19台救护车的改造更新。车里全部配备了先进的带传输功能的设备,能够把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等数据第一时间实时传送到送诊医院的急诊室,让医生护士提前做好准备,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区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瞿新年表示,项目12月初正式运行,目前全区每天的出诊量在50余辆车次。
民生无小事,实事连万家。区发改委社会发展科科长季建华表示,我区将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确保民生项目如期保质完成。同时,精心谋划明年民生实事,立足实际,从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出发,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