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今年是通州区实施区“510英才计划”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机制、新场景、新方法,持续打造人才集聚的强力引擎,将人才比较优势切实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即日起,本报开设“招才引智这十年”专栏,讲述我区优秀人才奋斗故事,展现人才奋斗成果。敬请关注。
12月4日,在位于城区杏园路的江苏拓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批水处理膜材料即将发往广州。“与一般的反渗透膜片相比,我们的产品更为环保高效。比如一般产品10公斤压力才能制水,我们7公斤就可以了,而且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也少一半。”公司总经理赵慧宇向记者介绍(见上图,左二为赵慧宇,沈维维 摄)。
2011年初,来自吉林长春的赵慧宇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之后加入中国南车集团,成为当时集团内最年轻、有前景的高管。“工作了一段日子后,觉得人生不能安于现状,应该去挑战更广阔的领域,实现更大的价值。”
2017年,赵慧宇辞职到通州创业,从事高端水处理膜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饮用水安全一直是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实现大规模制备水这一目标的方法只有进行膜法水处理,简单地说,就是用物理方法使水穿过一张膜,出来的就是纯净水。“膜产品相当于手机或者电脑里面的芯片,我们要提供技术含量高的膜。”
膜分离技术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恶化的“不二法宝”。然而长期以来,水处理膜材料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美国和日本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而且由于研发的产品物理和化学性能不稳定,很难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创业初期,赵慧宇带领团队起早贪黑,攻克技术难题,一遍又一遍地试错,最终凭着一股韧劲突破了技术瓶颈,“目前,我们的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家用市场、工业市场均有稳定优质客户群,包括美的、小米、美国滨特尔、印度hitech集团等。”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8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纯水生产用户、饮用水净化用户、海水淡化用户、污水处理用户等。
2021年对拓邦环保来说是实现大跨越大突破的关键之年。今年3月,年生产30万套水处理设备及配件项目开工,目前正在调试设备,一期工程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超4亿元,项目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谈起为何选择通州创业,赵慧宇坦言,公司的研发产品在沿海一带需求大一些,通州交通便捷,营商环境很好,而且对人才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创业初期,我们获得了300万元的人才贷,加上省市区三级人才引进计划的叠加资助,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今年出台的人才新政更是为我们引进高层次人才带来重大利好。”在赵慧宇的带领下,拓邦环保获得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创新型企业、南通市双创优企等诸多荣誉,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如今,赵慧宇已在通州安家,妻子也在南通工作,“通州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它给了我奋斗的动力和勇气,我深深地融入并爱上这里。”谈及未来,赵慧宇对膜材料事业充满信心,并树立了踏进全球市场的雄心,“公司将继续从解决淡水短缺和饮水安全这一问题出发,着力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用水体验,立志成为膜材料的知名民族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展现‘中国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