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1-11-11 作者:沈维维​ 阅读:1262


“古木寒鸦山径,小桥流水人家。”这是诗人笔下的美景,也是美丽乡村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现如今,漫步在东社镇东平村,一幢幢漂亮的乡村别墅、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绿意盎然的小游园纷纷映入眼帘,构成了一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展现着东平村别具一格的人文魅力。

东平村的底气从何而来?一家一户便是答案。一方庭院、满院桂香,推门见绿、移步换景,令人赏心悦目。在村民季汉江家门口,七十多岁的他正悠闲地给桂花树剪枝,“经过各方面的整治和建设,现在我们村的条件不比城里差,空气又清新,以前是拼命进城,现在是只想返乡。”几年前,季汉江从城里搬回乡下,他从自家门前屋后的环境入手,用心打理花草,整饬院子,提升庭院的“颜值”和“气质”,一家人仿佛生活在花园中。

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便串起了美丽乡村。位于镇域东部的东平村面积8200亩,现有人口5449人,曾先后获得江苏省水美乡村、省卫生村、省绿化示范村、省法治示范村、省人居环境示范村、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确定为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培育村。“我们村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尽力保留原有民居的分布样式,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协调乡村建筑、田园景观、自然风光,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东平村驻村第一书记邓迎春带着记者漫步乡间小道、田间地头,切身体会、感受美丽乡村实景。

“茅草房、土砖墙,三代人挤一间房,这是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农村群众的真实居住写照。”沿村里的健身步道缓行,可以看到路旁利用闲置房屋改造的三栋不同时期的民居,它们就像一个村庄的发展时光轴,生动述说着当地百姓生活的时代变迁。而在健身步道右侧,一个占地面积7313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即将建成。“这是一个多功能服务区,涵盖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耕文化展示厅、科技馆、文化展示馆等多重功能区域。”邓迎春介绍,这里将成为村民集中开展活动的好去处。

法治主题小游园、乡村大舞台、科普体验馆、村域健身步道,这些是东平村的文化景观,也是村民们的欢乐“阵地”。“利用生态宜居的自然优势、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农耕生活的风貌优势和后期的文化基础设施,我们将东平的山水、田园、建筑等融于一体。”邓迎春说,东平村正在谱写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落,东平村村“两委”深刻认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我们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东起龙游沟,西至范公堤,都可圈可点,龙游沟有美丽动人的传说,范公堤遗址则是北宋伟大先贤范仲淹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东平村乡村文化园参观时,邓迎春自豪地说。

“立足特色资源,深挖特色文化,我们将打造观光农业和农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农业。”邓迎春展望东平村的未来,也道出了东平百姓的心声,“以文化铸魂,才能更好地展现乡村振兴的新气象。”蜿蜒曲折的小桥,垂柳依依的河岸,青草茵茵的农田……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东平村曾经的历史文化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

乡村有文化,生活才更幸福。村文化小游园内,村民们每天都来健身、跳舞,开展活动。每隔一段时间,乡村大舞台还会有精彩的文艺表演。曾经乏味的乡村生活变得生动有趣,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有了“憧憬”。“这几年,我们村不管是村居环境还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晚饭后,要么锻炼身体,或者看看乡村大舞台的表演,心情很舒畅。”家住东平村9组村民季汉芳说,这些年,村子越来越美,老百姓很有盼头。

欣欣向荣的农村之美渗透到东平村的各个角落,也渗透进每位村民心中。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很多人记忆中最美的故乡,更是人们对更美的环境、更鼓的钱包、更幸福的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