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大桌,一圈椅子,白墙红字,上面写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近日,金沙街道虹南社区工作人员、五一花苑居民代表、物业管理人员等走进社区“援法议事”工作站,商讨五一花苑下水道疏通的事情。
去年以来,金沙街道着力探索“援法议事”新路径,创新法治社会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虹南社区整合党建、网格、社会力量等,打好“法治组合拳”,着力构建“社会共治圈”,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崇法善治”的基层依法治理新格局。
依托“大党委”,虹南社区搭建了社区居民依法议事平台——“援法议事”工作站,选出10名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参与,共同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社区内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大小事务,如物业管理、社会保障、婚姻家庭、集体资产管理等。每次议事,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人民陪审员、政协委员等参会对象“当面锣,对面鼓”发表意见,实现在法治的轨道内民事民商、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社区党总支书记季艳说,目前社区已开展各类议事活动7次,成功协调处理10多件居民关心事项。
天气逐渐炎热,虹南小区的居民很庆幸:化粪池外溢问题已经解决了。原来,之前11号楼东侧化粪池污水外溢,居民意见很大。社区网格员了解后报到社区,社区立即召集各方在“援法议事”工作站协商议事,大家纷纷发表看法。经过协商,一致同意进行维修。
虹南社区位于主城区,驻区单位多,社区借助这些“社会力量”,发挥网格作用,推动平安法治志愿者工作站、法治学校、“法律明白人”辅导站等站点和队伍建设,打造社会共治新模式,对矛盾纠纷开展多元化解,推动法治更亲民。“银发民调队”成员多为法律工作者及社区专职调解员、网格员等,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居民间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前置化解,将问题化于萌芽、止于网格。曹锡宏等58名离退休干部组成了“夕红工作室”,宣传法律法规、调解邻里纠纷、收集社情民意,为社区发展、民主决策提供民意支撑,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援法议事”让居民们感到“幸福极了”,工作站法律明白人葛斌感慨地说:“我们老百姓的话语权更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居住环境美了,社区真的变成了‘家’。”5月底,虹南社区作为全区唯一“援法议事”典型现场代表接受省委依法治省办的考察评鉴,被称赞“跑出了‘援法议事’的加速度,打造了基层依法治理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