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广阔的田野上,活跃着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数十年如一日,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把农业知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送到农家小院。他就是区植保站站长张宏军。28年来,他把田间地头当成人生舞台,把为农服务当成终身事业,栉风沐雨、默默耕耘,不断探索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这段时间,我区迎来水稻丰收,辛苦了一年的张宏军依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他在抓好粮、棉、油等大宗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同时,针对各作物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和气候条件,提出相应的生产技术意见和抗灾应变措施,通过组织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和指导,及时把各项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让农民富起来,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张宏军常说。
今年,疫情突发,但并未阻止我区农业生产的脚步。为满足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农民科技培训需求,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农业关键技术及时推广,作为区植保站站长的张宏军改变过去人员聚集的线下培训方式,化身“网络主播”,在线指导广大农民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种植户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现场示范太好了,他们对农业增产丰收更有信心。
粮食安全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张宏军致力于高产创建研究,在全区组织实施了粮、油万亩高产增效创建,每年组织创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万亩示范片15个左右,辐射带动了全区粮、油生产水平的总体提升,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
张宏军深知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在搞好新品种、新技术指导和推广的同时,他还积极进行栽培技术研究,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近年来,他先后组织实施了超级稻推广项目、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项目、优质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油菜跨越计划项目等18项重大课题,多次获国家及省市农业丰收奖。
“我深爱着这片热土。跟着农民走,围着田埂转,为农民提供他们生产所需的技术和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张宏军表示,田间地头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沉甸甸的谷穗和农民的笑脸才是对自己努力的最大褒奖。